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行走西递:遇见徽州的灵魂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2-17 字体:

刘平

  当车轮碾过徽州大地的青翠,我的心早已化作一只振翅的云雀,穿越时空的迷雾,扑向那个被岁月珍藏的桃源——西递。

  驻足黟县青石铺就的村道,我凝望着巍然矗立的"胡文光牌坊",指尖轻触斑驳的石纹。恍惚间,一位身着青衫、背负书箧的儒者踏着晨露而来。是这片灵秀山水滋养了他的胸襟,还是这方水土启迪了他的智慧?他驻足于此,携族人开荒拓土,耕读传家,谱写出“明经胡氏”的千古佳话。西递,这座承载着徽州文脉的古村落,就这样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绽放。

  黛瓦粉墙,曲巷幽深,一泓清溪蜿蜒而过。几位老者倚门而坐,任暖阳抚过皱纹;一只黄犬慵懒地蜷在门槛边,与时光一同打盹。这静谧的画面,不正是现代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吗?我的心弦为之一颤,仿佛重逢失散多年的故人,不禁轻声呢喃:“久违了,西递。”

  西递宛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倚门而立,眸中漾着盈盈笑意:“请进,远方的客人。”

  这里是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远山如黛,烟岚缭绕;数百座粉墙黛瓦的屋舍错落有致,宛若停泊在时光长河中的古船。细雨如丝,敲击着青瓦,奏响一曲古老的琴音。雨珠顺着檐角滑落,与墙上的苔痕共舞。巷陌深处,青石板路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秘密。抬眼望去,两串红灯笼在飞檐下摇曳,为这幅水墨长卷点染出一抹暖色。

  这里是一部厚重的典籍,静静地躺在徽州的书架上。时光如溪,缓缓流淌,记录着西递的点点滴滴。天井里的方寸天地,楹联间的处世箴言,座钟里的光阴故事,花瓶中的四季更迭,镜面里的岁月留痕,还有那美人靠上的闲情逸致,无不诉说着西递人的生活智慧。追慕堂、敬爱堂、瑞玉庭、桃李园……这些错落有致的深宅大院,临水而居,仿佛在向我娓娓道来:这里有隐逸山林的超然,有白手起家的坚韧,有诗书传家的风雅,更有造福桑梓的担当。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们,仿佛从《镜花缘》中走出的谦谦君子,以诚信立身,以孝悌传家,以忠义处世,以诗书明理,将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翻阅这部典籍,我触摸到了家国兴盛、文脉绵延的精神密码。

  这里是一座活态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徽州三绝——砖雕、石雕、木雕,在这里绽放异彩。它们或如折扇般轻盈,或如落叶般灵动,镌刻着松竹梅的品格,蝙蝠的祥瑞,每一帧都是一首隽永的小诗,吟咏着“积善成德”“落叶归根”“岁寒三友”“五福临门”的人生真谛。马头墙的巍峨,门楼的精致,屋梁的雄浑,柱子的挺拔,窗棂的玲珑,无不彰显着徽派建筑的匠心独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漫步西递,我终于读懂这句民谣背后的深意。这不是无奈的叹息,而是对徽州精神的礼赞。他们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困顿中坚守初心,在繁华中保持本色。西递,不仅是一座古村落,更是一方精神的净土,一处文化的圣地。在这里,我遇见了徽州的灵魂,也遇见了中华文明的根脉。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