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瑾
初春的布伦山上,白桦挺拔,红松高大。山脚下冰封的诺敏河没有了流淌的喧哗。天空一轮暖阳,用不朽的光芒呵护这里的一方水土。这里就是林城绥棱,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母松林的松涛从远处传来,依旧回荡79年前的激昂和慷慨。
仿佛在呼唤英雄的名字。
光阴似箭,峰峦当碑。解放战争弥漫的战火硝烟中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青春和热血汇入理想信念的滚滚洪流,演绎了舍身赴义的史诗传奇,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
抗战时期,延河畔经常走来一位美丽聪颖的抗大学员,她就是宋林棣。宋林棣,原名宋波琳。1910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腰尔集村。从少年时代起,宋林棣的求知欲望便十分强烈。她凭着优良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山东大学。在山河沦陷的岁月里,她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满怀救亡图存的抱负。
1938年10月,宋林棣迈出了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步,奔向圣地延安。经在抗大学习的表哥王传鼎介绍,宋林棣进入抗大女生班学习。凤凰山上,延河岸边,留下了他们奋发努力的身影。延河畔的马兰花开开落落,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9月上旬,宋林棣与爱人袁泽民被编入延安干部团, 9月2日他们从延安东关机场集结出发,历经8000里的长途跋涉,于11月15日到达黑龙江省北安,开始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袁泽民和宋林棣被省工委分配到绥棱县开展工作。袁泽民任县工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宋林棣任民政科长。
当时的斗争形势比较复杂,日伪政权结束统治后,绥棱县国民党地下党的组织和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都有。伪满洲国留下的警察、特务、官吏、土豪、劣绅。这些家伙表面装得老实,但暗地里都心怀鬼胎,窥测风向。1945年12月,绥棱县组建了县大队,大队长于兰阁、副大队长陈殿有是抗联的老干部,政委袁泽民、副政委刘振尧,都是党从延安派来的老八路。县队的500多人,有些人是伪满时期的警察、国兵、伪官吏和保安队等一些部门的人员,成份极其复杂,不少人敌视共产党。暗地里密谋要夺权政变暴动。
12月25日,天刚黑的时候,绥棱县小镇街头热闹起来,有卖大块糖的小贩,也有卖馒头的摊位,叫卖声不停。挂着幌子的饭馆,飘出诱人的香味。
在十字街附近、秧歌队正借着灯光跳着秧歌舞,锣鼓手随着节拍扭得满身大汗。光着脑袋跳舞的有工农群众,也有县大队的干部战士,还有县委的负责人,大家沉浸在建立新政权的喜悦之中。
正当秧歌舞跳的最热闹的时候,在县城二道街的一个小黑屋里,两根蜡烛照着七张苍白的脸,这帮家伙密谋晚上进行武装叛乱。二十三点,绥棱县城进入了夜的宁静。一阵阵西北风呼呼刮着,嘶鸣着预告寒流的到来。夜已经很深了,几个黑影爬上了电线杆子,将通向海伦的电话线割断了。随后,一颗信号弹升腾在冷冷的夜空。县大队的二连连长孟宪久领着叛变的一中队,向县政府干部的单人宿舍奔去,单身干部13人,孟宪国把单身宿舍的干部全都抓了起来。
二连长孟宪久领着二连叛匪到一连,一连也有几个叛匪,结果把睡觉的一连又缴了械,他们又去打大队部。大队部里,住有刘振尧政委,公安局长栗本堂和他妻子张树环、宋林棣也在其中。
匪徒们冲到了大队部,站岗的人来阻拦,敌人已到了门前。匪徒们吵吵嚷嚷,室内的人都有了警惕。这时,栗本堂、刘振尧等从屋里向匪徒们射击,栗本堂一边射击一边往外冲,一到门口就受伤了。
栗本堂的爱人没有冲出去,又退了回来,机智的宋林棣把县委的文件往隐蔽的地方藏,结果被叛匪的子弹击中以身殉国,时年35岁。
血雨腥风,长夜含悲。12月27日,天刚亮,匪徒们又是写标语,又是起草决议。大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县政府,县大队门前到处是血迹,一些商店被叛匪们抢劫一空。十点来钟,匪徒们召集些人,不少群众被迫来到县政府大院。
这时,匪徒将栗本堂和宋林棣的衣服剥光示众,匪徒恐吓说:“这就是共产党的下场。”接着他又宣布了由叛匪组成的绥棱县政府名单。待袁泽民和战友们打回到绥棱解救时,宋林棣再也看不到爱人深情的眼睛,感受他和怀抱的温存。
一朵光彩照人的杜鹃花,就这样凋零在黎明前的黑土地上。血染黑土的青春颜色,也染红了建立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在绥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我再次被宋林棣的事迹感染打动,为有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