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张炜先生文学创作5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推出“张炜古诗学六书”,包括张炜在过去二十余年里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代五诗人》《苏东坡七讲》(即《斑斓志》),这也是六本书首次结集出版。
2023年10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邀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著名作家崔曼莉,与张炜先生进行一场以“满目青绿,生命交响——张炜的古诗学盛宴”为主题的对谈,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作为出版方代表致辞。活动由CCTV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主持。活动结束时,北京小记者团的小朋友们还为现场读者嘉宾朗诵了诗歌。
不能为了易读
而牺牲诗学的品质
对于有些评论认为“张炜古诗学六书”是普及读物,张炜现场也表达了一些担忧。在张炜看来,古诗学六书诚然是很容易读进去的,很适合中学生群体阅读,甚至可以从任何一段开始读起,但是易读不代表它就牺牲了诗学的品质。何为诗学品质?张炜很看重“个人性”:必须要个人的见解、偏僻的见解,要建立一个非常便捷、通俗的路径。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是多种说法的汇集,不停地重复别人的话语,这就不属于诗学的层面了”。这一点有明显的指向性:近年来,图书市场出了很多没有个人创见、杂烩前人成说,而又装扮得好像充满道理、充满趣味的通俗古诗词读物。这类读物的一大问题便是无关诗性,甚至恰恰是诗性本质的反面。张炜对此深感忧虑,所以对自己定的目标便是,一定要保证全书是诗性的表达,一定要努力表达自己品咂出来的个人见解。在这个基础上,又要人人可读,不给人很高的门槛感。要完成通俗性与诗学品格的结合,显然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张炜为此艰难耕耘了二十余年。
研究诗,要与庸俗做斗争
发布会上,谈到为什么花费如此庞大的精力去钻研古诗词,张炜提到两点应当警惕的地方。
一是教科书对李白、杜甫、陶渊明、白居易等的窄化、片面解读。张炜称当以自己的文学经验去深入研读古诗人时,发现与自己在教科书中获得的感受差异颇大。“比如说对李白、白居易、杜甫他们的代表作,教科书里反复讲到了,他们最好的诗是哪一首,我们就去读。当我人到中年之后,我按照教科书回头来看他们最好的作品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觉得最好的作品不是教科书里列举的那些。”
二是网络化时代的传奇化、娱乐化、符号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张炜发现李白、杜甫、陶渊明被高度地传奇化、娱乐化、符号化,“怎么有趣怎么讲,怎么通俗怎么讲,这是一种让我发现之后近乎厌烦的现象”。
针对以上两种现象,张炜称自己作为一个文学人,面临多重任务:“做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力避虚假,力避肤浅的理解,力避止步于最大的公约数的认识水平,要跟哗啦哗啦谈个不停、浅薄无比、庸俗无比、歪曲的过程划清界限。”
张炜表示:“过去教科书给我个人引起的一些不安,还有今天的通俗化、符号化、娱乐化引起我的一些反感……我发现好多书是重复的,在不停地叙述,完全是同一套话语、同一个说法,只是说的顺序不一样,但是观点、绘制的故事是一样的,完全进入不了诗学的范畴。不仅进入不了这个层面,而且庸俗化、趣味化,完全歪曲了本意。此后需要好多人参与,才能得到一点纠正。在今天,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