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勇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棵树,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书本里的每一个文字,就是一粒树的种子,日积月累,机缘巧合,终有一天,它也会破土而出,栉风沐雨,长成大树,开出美丽的花朵,散发出缕缕清香。
终日濡染书香,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曾买有星云大师著的《吃茶去》,茶可以曰吃,书何尝不可。粥饭可以养身,而书香是最能养心的,这养是静养、慢养,人与书在长期的厮磨中,慢慢地会走进对方的心里去,做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出一辙,书读多了,自能“最是书香能致远”,自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翁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深得“四时读书乐”的真谛,不同季节的读书,都拥有一种特别的审美情趣。春天的“绿满窗前”“舞雩归咏”,夏天的“修竹压檐”“北窗高卧”,秋天的“篱豆花开”“起弄明月”,冬天的“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自然风景和读书环境相互衬托,真是妙不可言!至于读什么书,诗中没有说出,也不需要说出。诗人是善读书者,既读有字之书,亦读无字之书,已臻“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境界,在其眼里,“山水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其实,阅读就是给心灵之树施肥浇水,随着阅读的沉淀,文学、哲学、历史等这些经典书籍的精华就会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潜伏其中而默默滋养、抚平许多不深知的情绪。一项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的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可以使压力水平降低68%,而听音乐、喝茶或咖啡、散步,分别是61%、54%、42%。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时人们的思绪会集中在文字上,一旦进入文学世界,紧张的身心就可以得到放松。
我固执地认为:热爱读书的人有三条命。当翻读经史典籍时,我们可以穿越于唐风宋雨,陪伴作者一起哭、一起笑。正如作家铁凝所言:“当我们有能力亲近阅读,亲近世界上所有好书的时候,也许我们内心将产生创造时光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双倍地延长。”掩卷之余,我们活在当下,其实,嗜好读书的人常常忘记自己终有一死。纵然读书的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尘世,但他留下深刻的文字,又可以使他重生。当别人翻读而获得力量时,他的生命又得以延续。正如格雷厄姆·格林说:书“犹如参天大树,始终生生不息,始终自我更新。”
窃以为,独读一个家庭,仅是自己读书,则是一花独开,如果全家人都读,则是一树花开了。家教之道,核心就是长辈身教,引导培养后人从小喜欢读书,从而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阅读的树。当阅读成为习惯,到了一定日子,花期总会不期而至,这棵阅读的大树就会次第开出娇艳的花朵,迎风飘扬,从而激起孩子们多样的思想或某些神秘的美感,抬头望去,有风吹过,书页温言细语,那都是诗意、智慧、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