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二月二龙抬头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2-27 字体:

江利彬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五谷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出了正月,转眼间便迎来了农历二月二,儿时跟着外祖母学唱的歌谣还依稀响彻耳畔。

  在我的故乡,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又名青龙节、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等,意思是指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回升,大地解冻,紧张的春耕春播即将开始。而在这一天,最让我难忘的是:登龙门、敲龙头、围粮仓、吃龙食、剃喜头、放龙灯。

  仍记得,小时候每过二月二,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会被父亲催促早早起床要去踩门槛儿,意为“登龙门”。然后,父亲会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说是把龙唤醒,护佑一家老小四季平安,诸事顺利。紧接着,父亲从灶膛里取出一大撮草木灰,沿着地面均匀地撒画成五个大大小小且环环相套的圆圈,象征粮仓,还吩咐我们在粮仓内分别放上不同的粮食,如豆、谷、高粱、小麦,或者铜钱等物,用砖头压起来。在仓边再画一架梯子,寓意为五谷丰登,仓囤粮满,预兆丰年。围完粮仓,父亲笑吟吟地点燃一挂鞭炮,我们则在一旁拍手叫好:“爆满啦,爆满啦!”

  二月二龙抬头,为了多沾上些“龙气”,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母亲说,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而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而吃猪头肉更被趣称为“食龙头肉”。所有这些,都是图个吉祥,纳个彩头,盼着来年有个好年成。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母亲制作的“蒸懒龙”,据说吃了懒龙,就能解除春懒,让精神抖擞起来。其做法十分简单,只需将发好的面团擀成薄片,再均匀抹上一层肉馅,轻轻卷起来,接着收好口,最后上锅蒸熟。吃的时候,切成一条一条,捧在手里啃,别提有多香!

  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剃喜头了。吃过午饭,父亲就领着我们去村头的理发店理发,他说这一天理发叫“剃喜头”,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学习进步,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能带来好运,新的一年吉星高照,出门平安,顺顺利利。“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龙头,龙不抬头我抬头。”有谁不想做“龙头”呢?于是,大家都要赶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发,图个大吉大利。其实,熬了一个正月,每个人的头发都长长了,在这个日子理发,充满了精气神,也算是对吉祥的期盼应验了。

  晚上的时候,全家围坐一堂,喝上一盏春酒,品过几碟春菜,我们便喜气洋洋地到河边放龙灯赏烟花,到处星光点点,欢歌笑语,好不热闹。笑着闹着,把最大最亮的龙灯放到河里去,推呀推呀,为龙王照路,借着娱乐的同时,又传递着一种美好的祝愿。

  二月二龙抬头,伴着春天空灵响起的足音,悄然而至,让人分外想念与期盼,照亮心中的无限美好。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