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亲历春联的变迁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1-28 字体:

孙喜伦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谜语,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像娇凤起舞,带着春意、喜庆和吉祥,烘托出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美好氛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浓浓的年味儿少不了家家户户门上贴的火红的春联。我小时候家在乡下,那时写春联是备年的一道重要程序,每一家年前都要去供销社买几张大红纸,求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代写春联。当时识字的人本来不多,能写好毛笔字的人就更少了。一到年根前,这些人便成了香饽饽,家家排号把他们请去,摆上炕桌,有人帮助裁纸研墨,在人们“这字写得好”“这对子好啊”的夸赞声中,写字的人便收获了得意和满足。邻居们闻讯后,有的也挟着红纸赶来借光,少不了送上几句恭维和感谢的话。

  那时每户人家的院门、房门、屋门都要贴上春联,内容多是勤俭持家、丰衣足食之类,家中有老年人的,主联则常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除了春联、福字外,室内外还要帖春条,门楣上方帖“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粮囤上贴“五谷丰登”,厨房里贴“年年有余”,院墙上贴“满院春光”,鸡架上帖“金鸡满架”,猪圈上帖“肥猪满圈”,连梯子也要贴上“步步高升”。

  其实,由于春联的格式起源于古典诗词,人们始终视春联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一副构思精巧、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春联,总以独具风采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魅力,使观赏者流连思索、品味再三,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陶冶。人们从春联中亦可管窥世事变易、人间沧桑,可寄予忧喜烦乐、期盼梦想。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贴现成春联的人家逐渐增多,仅有半数人家还贴自己写的春联。几天后当我在街巷中观赏春联时,居然看到有几户平房居民院门上抄写了我作的春联,不禁喜出望外。那些年,我有个习惯,每到大年初一后都要到街巷中赏春联,并把喜欢的春联抄下来。据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在大年初一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见到写得好的春联就赞不绝口,他还颁布御旨让百姓贴春联。

  中国的年是与生肖对应的,但市场上却不见与当年生肖对应的春联。原来,生肖联当年卖不掉就作废了,哪个商家会保留十二年一个生肖轮回后再拿出来卖呢?再说,许多人买春联也只图喜气,并不怎么讲究词句。如今,随着住宅的现代化,有人觉得“洋楼”贴春联不协调,有的年轻人家庭干脆不贴春联,这个传统民俗正在逐渐淡化。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但愿贴春联这一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能够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