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全媒体记者廉红

“大家加紧收,咱们把这宝贝疙瘩运到内蒙古去繁育,将来卖上好价钱,以后天天是好日子!”
4月9日上午,绥兰路70公里处,兰西县兰西镇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副镇长郝天宝招呼着基地农工,收获着由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马铃薯专家尹作全培育的新一代马铃薯原原种。
郝天宝对记者说:“这个项目在2018年10月落户兰西镇,项目采用新科技日光节能新技术,冬季不采暖,四季都能生产,这两年每年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带来3000元收益,是一项非常好的扶贫产业项目,确保了他们脱贫不返贫、持续增收的问题。”
冬季不用采暖,四季都能生产的温室大棚,在东北还是很鲜见的。记者走进一个棚室,只见满园的油菜花挺着嫩绿的腰枝,顶着黄灿灿的小花仰着笑靥向人们展示着北方难得一见的景致:风和日丽新,平野菜花春。
环顾四周,发现这个温室和普通温室真是不一样。
阳光照射到棚内每个角落,作物长得全是一般高。而且阳光照射在一面黑色的墙面上,吸热后把下面的水箱加温通过管道灌溉作物。
这个新科技的日光节能温室研发人尹作全介绍:“这种温室大棚通过科学设计,使阳光在任何时间段都能直射到温室内,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温室墙体采用新型材料,冬天可以达到70度。白天吸热、夜间散热,优点颇多,我暂命名为‘零三七’温室大棚。”
何为零三七,听他细细说来。
零,即零耗能、零污染、零排放。三,即三维采光、三重保暖、三体蓄热。七,即温室7大特点:冬季极寒连续7天降雪无光条件下温室内不低于10℃,土壤温度15℃以上;温度高,光谱全,严寒冬季可进行瓜果生产;不受气候地域条件限制,高海拔、高纬度、高原“三高地区”均可一年四季不间断进行瓜果、蔬菜、花卉等生产;空间利用率高、温室内无支撑柱、比其他同种类温室增加了15%的使用面积;不用清雪,省工省时;温室内温度光照均匀一致无死角;极端天气下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作物不受冻害。
一走进香菜棚室,一股浓浓的香菜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情不自禁凑过去深闻。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家级推广研究员姚淑珍解释说:“因为棚室光照好,采用的是生物质炭基肥,实施有机种植,极大地保存了蔬菜的品质和原味。”
“这个墙烫手,像农村火墙一样呢。”扶着棚室的新型材料墙体,姚淑珍深有感触地说:“我做瓜菜种植新技术推广这么多年来,一直苦于解决不了高寒地区冬季不能种瓜果类蔬菜的问题,有的棚室即使能种,成本太高,不适合农民。”
她算起这个零三七新型日光温室的三笔效益账。
经济效益——把冬闲用来生产常见的果菜来,以及大樱桃、无花果、甜瓜等,收入可观。
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新鲜有机的蔬菜,解决了高寒地区冬季不能生产瓜菜的问题,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生态效益——不采暖,不排烟,解决了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么好的新科技让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心生欢喜。北林区北林办事处太平管理区王立成是蔬菜种植老把式,他薅一把香菜闻起来,感慨地说:“味真正、真好,好温室种出好蔬菜啊!我以前冬季‘过地闷’、烧火取暖的温室,和这个没法比,每年12月、1月、2月都不能用,这个不用取暖,今年我打算把原来4栋温室大棚都改造成这个新科技的温室大棚。”
闻讯而来的兰西和肇东的菜农流连在棚室里,看门道,看作物长势,算账对比,表示要和研发人学习“取经”,让零三七这项新科技为农民带来四季有收入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