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抗联与日本侵略者的无数次交锋中,发生了许多精彩有趣引人入胜的战斗故事。其中,绥棱县委党史研究室记载的王明贵从日本人手里夺马的战斗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是1939年1月初,东北抗联西北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兆麟指示第三、四支队要尽快搞到一批马,将步兵装备成骑兵,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挺进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活动做准备。根据李兆麟指示,三、四支队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最后决定向敌人夺马。
冬季正是林区伐木和运输季节,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挑选一名精干侦察员,化装成山民猎手,带足干粮,到诺敏河一带侦察,寻找日本人的“木营子”(伐木场)。侦察员侦察发现,在二道河子与诺敏河之间有一条山路,每天都有马车运输队通过,掌握了运输车辆的过往时间、次数以及山路两侧的地形。返回驻地后,侦察员将侦察情况向王明贵作了详尽叙述。王明贵听了侦察员报告之后,认为夺马时机已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月8日清晨,狂风卷着暴雪漫天飞扬,王明贵带领200多名战士顶着“大烟炮”从驻地出发,经过近4个小时50余里的艰难行军,到达诺敏河左岸与二道河子下梢口之间的一块山路地带。王明贵仔细观察地形后,将队伍在山路一侧一线排开,埋伏在灌木林中等待时机。上午9时左右,远处传来了车马动静。此时,暴风雪已消退,目标越来越清晰。原来是一支一棵松日满株式会社伐木场的马车运输队,共有18辆马车,每辆车上装着几麻袋粮食。车队没有日伪军护行,只有赶车的车老板子和押运人员。当18辆马车队全部进入伏击阵地后,王明贵果断命令战士们冲上去,赶车的和押运人员吓得四处逃窜,战斗没打一枪。王明贵安排战士快速卸马、拆开麻袋,把粮食全部倒在二道河子冰面上,唯恐被敌人运回。正当卸马、拆麻袋倒粮时,远处传来汽车马达声,王明贵命令战士快速隐藏在山路一侧树林中。当两辆汽车进入伏击圈后,战士开始射击,两辆汽车即刻灭了火。王明贵安排战士把所有马匹全部带走,汽车司机带到队部,并把倒在冰上的粮食运往后方基地。这次战斗,夺得役马80多匹,粮食近万斤,食盐80多斤,摧毁敌汽车两辆。夺来的马匹先装备了四支队,四支队由步兵改装为骑兵。
时间到了1月下旬,三支队依然还是步兵,如何尽快再搞到一批马,把三支队装备成骑兵,成了王明贵心头的一件大事。听说,日本人在一棵松最近开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伐木场,那里有许多“倒套子”、搞运输的大马和骡子。王明贵把夺马的目标放在了那里。
一棵松(现隶属绥棱林业局)是日本掠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重要作业区之一。在县境东北部,距兴农镇(现绥棱镇)约110公里。日本关东军日满株式会社伐木公司在这里开办了一处规模较大的伐木场。王明贵在全面听取侦察情报后,立刻召开支队全体干部会议,认真讨论研究了夺马战斗方案,决定夜袭夺马。
当天下午1时左右,王明贵带领120余人向伐木场进发。经过数小时急行军,部队在马场对面河套隐蔽起来。晚上11点,夺马战斗开始,王明贵部署两挺机枪盯住营房正门,然后与大队长隋德胜带领20名战士越过诺敏河,悄悄摸进马场。每名战士牵出两匹马,快速下到河套。紧接着,于天放带着第二批、高继贤带着第三批战士相继摸进马场,然后带着马匹迅速消失在河套树林中。王明贵又乘势带领战士偷偷摸进食堂,准备搞点粮食。忽然从屋里走出一个人来,一名战士一个箭步冲过去:“不许动!我们是抗日联军!”这个人被吓得直发抖,哆哆嗦嗦地说:“我是喂马的。”王明贵近前问道:“粮食在什么地方?”他用手指了指,把前来的支队战士带进了伐木场食堂仓库,每名战士扛上两袋白面,安全离开了伐木场营区。
当王明贵和警卫员骑马快要到河套时,伐木场敌人营房的机枪突然响了起来,支队控制敌人营房的两挺机枪也同时开了火,敌人胡乱地向河套方向用机枪扫射,并跑出营房两次追击都被击退。王明贵带领战士踏上原路,到达集合地点与于天放、高继贤带领的夺马队伍会齐,清点人数,部队无一伤亡,每个战士手中都牵着夺来的两匹马,共夺得200余匹役马,马背上还驮着夺来的白面。
一夜之间,夺马成功,三支队完全装备成骑兵。数日之后听当地老乡山民说,马场的日伪军被打死30多人,双方交火中打死几百匹马和骡子,伐木场工人吃了一冬天马肉,把小鬼子伐木场给“造趴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