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青冈,绿草如茵,花木葱茏,万物劲长。
踏着绿色,沐浴清风,5日下午,记者来到县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步入展厅,一副巨大浮雕背景下,“万古冰河映青冈”几个金灿灿、赫然醒目的鎏金大字便映入眼帘,而那具以钢材做支架、用75%以上真骨组装完好的巨型猛犸象化石更是引人入目:那仰天昂起的头颅、威武高大的身躯,如同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跨越岁月时空,向世人豪迈奔来,让人们真切感受远古的回声。
“作为县级一流水准的专业性展馆,馆内展陈的化石种类达32种之多,其中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东北野牛、王氏水牛、普氏野马、骆驼等珍贵古动物骨架达10具,古生物化石单件、古人类头骨及部分骨骼化石等达80余件套,均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博物馆开放6个月来,已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两万人次。”县博物馆馆长王双明如是介绍。
据了解,青冈县历史悠久,古老的通肯河孕育了一代代古生物,沿着通肯河流域,以及大大小小的水打沟,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分布密集、储藏面广、储量丰富、种类齐全。
王双明说,自1958年在芦河镇宏伟水库首次发现猛犸象门齿化石以来,又相继在德胜、永丰、民政、兴华、劳动、柞岗、迎春、新村等乡镇,陆续出土了古生物化石散件十几万件。
据考证,青冈大量化石的出土,见证了我省第四纪以来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动物大多生活在距今1到4万年之间的冰河时期,曾经是旧石器晚期人类的狩猎对象,其中猛犸象、披毛犀等代表性动物已经灭绝。
“冰川消退,水落石出。”县文广新局局长焦密林告诉记者,青冈15个乡镇均有不同数量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为打破这些化石一直停留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扩大猛犸象在国内的知名度,更好地宣传和推介这一历史文化,他们将通过开展文艺晚会、运动会、书法作品展,用猛犸象形象做奖品等多种形式,把猛犸象打造成青冈的一张名片。
“今年内,我们还将再建一座大型博物馆,继续搜集和整理埋藏在地下、以及散落在民间的古生物化石;同时在城内各主要景点、交通节点、重要地段放置猛犸象雕塑,让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得以传承;逐步把发掘出土文物所在区域,打造成供游人欣赏观光的旅游胜地。”焦密林踌躇满志,抛出了对古生物化石文化的发展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