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8日讯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市的养老压力也逐渐增强,养老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绥化市民政局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我市养老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改善社会养老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日,记者从绥化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绥化全市人口有586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8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全市已建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33家,民办216家,养老床位26762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了32张。市民政局按照省政府精确部署,结合我市建设“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和养老现状,围绕养老养生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主要建立了三种“医养结合”模式,即:前医后养式、驻医保养式、联医助养式。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72个,重点打造了肇东市蓝天医养护理院、海伦市晟康乐医养中心和青冈县祯祥护理院等一批医养结合优秀养生养老机构。为加深养老与养生的融合,市民政局以发展候鸟养老模式为契机,以全市优秀养老机构为节点,依托我市靠山、靠水、靠边的生态资源,打造了肇东夕阳红医养游、庆安山水休闲游和兰西夕阳红旅居休闲游等七条精品养老旅游路线。突出以“大健康”为特色,以“医养康护”专业服务为支撑,将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养生养老养心大健康产业新城;并通过招商引资20亿元,着力打造宝山万康健康生态养老产业园区。
市民政局还将紧紧围绕上级重要部署,提升全市养老服务能力,坚持以发展“田园养生之地”为目标,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延伸养老产业链条,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劲的养老企业(机构),形成设施完善、服务优良、配套齐全的养老市场供给体系。 预计到2020年,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达到1421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17张以上,每个县(市、区)200张床位以上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达到3至4个;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改造和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地域优势,制定出11条旅游时间长短不一,适应不同养老人群,旅游线路品质高的候鸟养老养生旅游产品。努力把我市养老产业打造成哈尔滨市的后花园,赴伊春候鸟式养老的中转站和赴俄跨国养老的歇脚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拉长、壮大养老产业,将新增养老产业项目50个,发展集养老服务、候鸟式养老、中医养生、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农业、老年用品和老年食品于一体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使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