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漏粉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6-08-14 22:40:08 字体:

  漏粉,是农家秋天里最为繁忙的一出重头戏。粉坊外,土豆堆积成山。人们用柳条筐将土豆一筐一筐地倒进水池里洗净,泥水哗哗地流向村外。土豆洗净后,倒进粉碎机,成个的土豆粉身碎骨后,被放入纱布包中过滤,除去渣子,沉淀后,被布包悬吊在空中,凝固成坨,即粉面子,学名淀粉。淀粉经过白矾这种主要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的食品添加剂和膨化剂的作用,经过粉匠师傅的调制,作坊工人的努力,还有火与水的洗礼,土豆一路走来,变成爽滑柔韧的粉条。粉条与笨鸡、笨鸭、笨鹅与猪肉酸菜在铁锅里经过油盐葱花的撮合,成为美食绝配。现在想来,依旧唇齿留香,令人垂涎。

  粉坊里,燃烧值极高的煤将一口盛满井水的硕大的铁锅烧得翻翻乱滚,呼呼的热气弥漫了整个屋子。地中央,一口铁锅里放着由粉匠师傅打好芡的粉面子,六七个壮汉光着膀子,双手插进面里,用力揉搓。等粉面稍稍合拢之后,一个人大声叫号:“嘿、嘿——,走起来,甩起来!一、二!”话音未落,揣面的汉子单手背后,另一只手在面子迅疾插进抽出,发出肉皮与面皮的摩擦声响。随着抽动的节奏,几个人沿着铁锅飞快地转圈移动,揣到兴起,几个人将锅里的面高高擎起又似随意摔下,这时屋里想起震耳的啪啪声。面锅旁,几个大汉虽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依旧有节奏的摇晃着。水锅旁,雾气中,粉匠师傅吧嗒一杆紫铜烟袋锅,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只有这样,粉面子才能揣好,只有粉面子揣好,才能漏出爽滑筋道的好粉条。

  粉条煮好后,粉匠师傅用一双颇为夸张的柳条筷子夹住粉条,潇洒地一拧,筷子在锅里划了一个圈,将一大柱粉条捞出,沿着光滑的铁皮槽子流进冰凉的冷水锅里。冷却后,一个人坐在锅前,用手抓住一大绺粉条,用胳膊一挽,又用大铁剪子拦腰剪断,绝不犹豫,那长度仿佛就在他的心中。剪条这活也不简单,手臂有力不说,剪得长短不一会影响出粉率,直白地说,就是关乎到经济效益,因为粉头子多,卖不上价。剪好的粉头子再回锅煮一会儿,捞出后,拌上辣椒酱,这道水粉拌酱便是菜中一绝。现在大多都是机器自动漏粉,就是故意弄上点粉头子,也怎么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了,农村也鲜有土法漏粉的了。粉香依稀,那挂在木头粉架上如瀑布般的景致已然是一道逝去的风景。

编辑:刘聪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