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
http://suihua.dbw.cn   2016-09-07 19:50:34

  秋天的田野,稻谷飘香,一望无际的金黄稻浪在丰收的序曲中唱着幸福的歌谣。明水县光荣乡地段的通肯河畔,万亩水稻在秋风中等待着幸福的收获。农民们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前几年,这片低洼地可是真的闹心了。旱年硬梆梆、涝年水连连,十年有九年不打粮。”村民赵大爷解释说。当时,村民们对这片地愁死了,没有办法啊,想进行旱改水,可是资金无着落。

  面对现实问题,这个乡急农民之所急。今年春季,对通肯河沿岸2万亩低洼地块进行全面改造,使水田面积净增1.5万亩,这下可解决了农民们苦闷的忧愁。为支持农民们从事水稻生产,信用社为农民贷款、乡里统一提供技术与种子,统一标准作业。为了解决在“旱改水”过程中出现的分散生产经营现状难题与“旱改水”形成的集约效益之间的矛盾,依托水稻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实施“土地改良、集中育秧、降低成本、技术指导、跟踪问效”的“一条龙”全方位服务,使一栋栋水稻大棚里的秧苗长得绿茵茵。

  有了优惠政策,却看农民愁何在?全都高高兴兴凝心聚力种水稻。春季,在昔日的低洼田地里,农民们插上了希望的梦想;夏季,加强田间管理,拔出大草;秋季,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换来了稻谷飘香。

  为推进全乡水田生产的技术升级,配建通肯河提水泵站3座,新建涝区生产和防洪桥涵27座,沟渠1.3万延长米;新建水稻智能催芽室一座,将全乡水稻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我们现在丰收在际,这低洼田的改造可是真的让农民增收了。仅此一项,使我们粮食产量年净增13.5万斤。”这个乡的农业技术员站在田头仔细算着丰收账。

  原来的十年九涝的中低产地,如今变成了亩产千斤以上的水稻良田,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旱改水”真的是让农民的收入翻了番。

  站在秋天的田野里,远处,滚滚的稻浪;近处,田野里处处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 高伟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