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黄金米”香飘全国
特约记者车彦旭记者赵洪秋
8月,一阵阵秋风吹过,黄灿灿的谷稻轻轻摇摆,肇东大地丰收在望。
近年来,肇东大力推进谷物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谷子种植面积22万亩,打造出了大干、榛柴岗、熙旺、俐江等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有机小米品牌,畅销北京、广东、上海、河北以及东北三省65个城市,并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农博会和哈洽会上屡获殊荣。
10年前,肇东小米还只只是部分地区的“散户”,仅仅为本地人食用。2004年,肇东人看到了有机食品带来的巨大商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逐步建立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肇东小米已经成为一种品牌,成为南方很多城市的主要食品。
葛立江,黎明镇珊树村人,几年来,他通过发展高端谷子种植,走出了一条全过程有机、全产业链增值、线上线下销售的创业之路。2015年,葛立江种植有机谷子2400亩,生产有机小米480吨,纯效益336万元,小小黄金米登上了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葛立江与四川曙光集团绿康源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配套建设了物联网管理平台,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谷子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开发了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婴儿米、老年米、糖尿病功能米、小米粉、小米醋等多个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借助肇东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机遇,成功申请通过有机小米产地认证和标志认证,“黎明香谷”成为全省著名商标。葛立江在肇东市内建设了2个实体专卖店,在上海、天津等农产品旗舰店设立了8个销售专柜,成功进入美味多商城、苏宁易购、淘宝等网销平台,并在天津渤海大宗农产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还与大润发、考拉先生、哈尔滨家乐福、华南城、小月亮等连锁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订单销售170多吨。
长富村的“长富小米”,全国出名,一问世就以其粒黄质优、味道浓郁、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2004年11月,长富米业公司注册了“大干”牌长富小米商标,并取得了农业部“无公害谷子”认证。连续两届获得“黑龙江名牌产品”称号,成为第24届哈尔滨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产品。2013年,长富村组建了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俊龙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产加销模式。去年,种植有机谷子2000亩,加工销售有机小米、有机面粉等共计18万箱,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长富小米已成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米”,不但在东北三省畅销,还远销上海、四川、宁夏等20多个省市,走上了香港人的餐桌。
推动“大粮仓”向“绿色厨房”转型
记者赵洪秋
绥化,素有“北国大粮仓”和“绿色物产之都”之称,盛产绿色高品质玉米、大豆、水稻等优质粮食作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737万亩,粮食总产量1405万吨,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423万吨。今年,我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52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362吨。
如何以”粮头食尾”为抓手,提高市场竞争力,使粮食生产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我市趟出了新路子。
“粮头食尾”的核心是“食”,我市依托“粮头”做强“食尾”,在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转方式、调结构,完善产业链,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向粮食精深加工精准发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涌现庆安米业、海伦富硒食品、肇东小米等一批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品牌化食品产业集群,推动了“大粮仓”向“绿色厨房”的转型升级。
做强“粮头”,摆活“食尾”,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推进农区现代化、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
“庆安大米”享誉神州
特约记者陆洪莲记者赵洪秋
庆安,三面环山,七河开源,九河汇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等美誉。
庆安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是我省最早种植水稻的县份之一。
近年来,庆安按照绿色标准化种植、科学规范化监管、集群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全县280万亩耕地中绿色水稻种植面积150多万亩。目前,经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作物面积发展到201万亩,占耕地的90%。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加工业迅猛发展,庆安成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加工基地。目前,水稻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9户,年加工总量达300万吨。全县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有64家,有机认证企业9家。培育了呼伦河、七河源、庆鑫、双洁等一批知名大米品牌,绿色食品品牌由五大类11个增加到31个,绿色食品作物认证面积、品牌数量都位居全国县级前列。
依托庆安大米的地域特点和品质优势培育质量品牌,用“庆安大米”这个域名商标规范庆安大米品牌,38家大米生产会员企业获准使用域名商标,统一使用防伪包装。“七河源”牌大米获国家免检产品,“庆鑫”牌大米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双洁”牌富硒米被北京十几所高校确定为专供米,“源升河”牌大米白酒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远销韩国。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庆安大米”销售网点,出口日本、保加利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如今,“庆安大米”以33.69亿元的品牌价值,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种植绿色水稻,开发绿色食品,庆安人获益多多:2015年全县绿色有机食品水稻产业实现产值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增效626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2.8亿元;增加城乡富余劳动力8700人就业创业。
今后,庆安将以“粮头食尾”为总抓手和产业发展方向,从市场需求入手推进大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水稻认证面积,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大米质量,建设国家的绿色水稻大粮仓、绿色有机大米大厨房,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
北林小土豆撑起大产业
特约记者许来齐记者赵洪秋
“连科薯业的淀粉真好,无论色泽以及口感上都不错,去年我们公司用了600多吨,今年打算再订1000吨。”8月15日,泉州海丰贸易公司负责人来到北林区连科薯业一边订货一边对刘连科牌淀粉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连科薯业种植马铃薯1.2万亩,年可加工马铃薯2万多吨,生产的粉条、粉丝2500吨,产品不仅在周边市县畅销,还销往北京、广州等地。生产的红薯粉条采用传统工艺,百分之百的红薯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好吃的红薯粉丝,深受顾客喜爱,供不应求。
连科薯业只是北林马铃薯加工企业的一个亮点。
北林区是我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素有“马铃薯之乡”美誉。近年来,按照农业结构战略调整要求,北林把马铃薯产业当作农民增收的强项产业突出来抓,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乡镇的东富、津河、兴福等乡镇。通过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加大投入等有效措施,全区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发展到36家。今年,马铃薯面积发展到2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70万吨,可实现产值10亿元。
种植马铃薯给北林农民带来了效益,也促使一些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对马铃薯进行精深加工,形成了以刘连科、秋阳、鑫成、孙大国、寒地北极雪等品牌的粉条和淀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小小“土豆”已变成了“金豆”。
津河镇日升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马铃薯种薯研发、种植、销售、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拥有2000亩马铃薯种薯研发基地和5000亩种植基地,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生产粉条、粉丝1000吨。2007年,公司注册了“秋阳”、“鑫成”两个品牌商标,生产的粉丝、粉条、粉皮以及淀粉等产品已成功入驻南方部分城市的大润发超市和家乐福超市。为了确保每个环节能保证绿色、环保、无污染,公司成立了北林区津河镇希望田野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到成品,全部实施可追溯管理。
走进孙志国马铃薯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空地上晒满了粉条,工人身着整洁工作服,或在揉粉,或在下粉条,或在晾晒,或在加工包装,紧张地忙碌着。今年,合作社种植马铃薯7000亩,年可加工马铃薯1.5万吨,生产粉条、淀粉500多吨,销售收入将达1000余万元。合作社生产的“孙大国”粉条、“寒地北极雪”淀粉已成为北林马铃薯主打品牌,销往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杭州、广州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