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31日讯 8月28日,驱车从祥合街行驶到太白路,又从火车站前广场走到秦三公路,一路上只见整洁的路面,路两侧鲜花与绿树互相点缀,沿着秦三公路一直走过去,秦家镇特派的专人清扫员尽职尽责的看护着路面卫生,一丛丛的鲜花在秋天里肆意的开着,走进秦家镇,主干路上一条宽阔的白色路面笔直的延伸开来。“环境好了,人的心情就好了,我们就是通过常态化的管理让老百姓有一个常态化的美丽环境。”秦家镇党委副书记孙国良说。
年初以来,北林区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切入点,坚持“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全民绿化、常态长效”十六字方针,夯基础、抓整治、促提升,建管结合,强势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整体上水平。
文明素质、文明行为常态化。在城内社区、小区推行文明公约,教育和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和带动居民支持并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实现文明城市与环境全民共建、共享;农村乡镇、示范村、沿线村屯有固定宣传墙、有宣传图板和固定式宣传条幅。乡镇村屯推行村规民约,加强对群众的约束管理;突出城乡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教育和文明礼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用学生文明素质带动影响监督家长,从而影响带动全社会文明风气的转变;征集文明义举和不文明行为,对文明行为进行弘扬,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平台营造网上接连网下的环境氛围。
城内辖区常态化。坚持城区卫生环境高标准,实现城区卫生网格化管理,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机械作业占比,实施全天候巡回保洁,不留死角。坚持辖区内基础设施维护,垃圾箱摆放、清理、清洁标识清楚、位置科学、清运及时;对主街路及校园周边、市场周边等区域实施管控,杜绝游商浮贩、占道经营等不法行为反弹回潮。加强牌匾广告、“城市三乱”、市场环境的规范,推行主、巷路秩序整顿一体化;严格规范车体广告和行业宣传标示和文明提示用语,保持车容车貌美观,驾驶员仪容整洁、用语文明;实行绿化巡查,严厉打击破坏绿化植物、向绿地丢弃垃圾或废弃物和践踏草坪等行为。实行居民、环卫工人、志愿者参与的立体“大城管”格局。
城乡结合部、出入城口常态化。推行严要求、高标准、常态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坚持定人、定岗、定责,实行环卫工人与管理人员责任全覆盖、无缝管理。加大对建筑垃圾乱堆乱倒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经常性机动巡视、重点蹲守、视频监控等手段,通过媒体曝光、公开处理、从重处罚等办法严厉打击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等问题,确保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城口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坚持对果皮箱、垃圾箱、雨水篦子、马葫芦盖、公厕等基础设施定期排查检修维护;坚持公路两侧围档、护栏、美化绿化一体建设。
乡镇村常态化。农村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全面推行常态化管理,重点在绥西、绥东美丽乡村建设的两条大环线、重点项目区线路、旅游景点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乡镇小环线、中心村实行常态保洁,主街、背街统一标准,其它村屯定期保洁,保持常态化建设管理;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相关站所和乡镇干部组成的专职队伍,负责乡镇、村屯环境管护、卫生保洁和市场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建设审批管理及驻乡镇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乡镇所在地增加保洁人员数量和保洁车辆,卫生常态化管理和所在地植被管护一并由保洁员负责,适当提高保洁人员工资标准。实行保洁人员着装上岗或待岗,坚持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