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村门口唱大戏
http://suihua.dbw.cn   2016-08-28 21:22:02

  当火红的彩云接走了太阳,夕阳的余晖洒满鸡鸣犬吠的农家院时,在安达市老虎岗镇利民村落成不久的村民活动广场上,那是相当的热闹啊!伴着欢快的锣鼓,村民笑逐颜开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乡土味十足的二人转。整个广场挤满了看秧歌、听二人转的男女老少。顿时,静谧的小村广场人声鼎沸,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尽情享受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

  利民村是由原爱民村和利民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共有15个自然屯。别看村子不咋大,可该村的文化生活却相当的活跃,在当地的十里八村那是老有名了。他们不但有一支曾代表安达市去绥化演出过的“庆丰收小剧团”,还有一支80余人的农民秧歌队,并坚持常年风雨无阻的为村民“演出”,让“村门口的大戏”越唱越火。

  以前,这个村的村民没有啥具体的文体活动。每年从春种到秋收,将近半年多的农闲时间,村民大多都在麻将桌上度过。有时因块巴毛钱的输赢,常常闹得不欢而散,邻里之间矛盾也不断。

  此情此景,让曾在屯里当过“领导”的老党员李金生看在眼里。他反复琢磨,现在农村这生活,天天像过年,跟城里没啥两样。吃喝不愁,日子好过了,可村民的文化生活却有些“落后”。长此以往,屯风不整完了吗?孤掌难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找到了屯里“爱跳爱唱”的“豆腐匠”朱晓臣和在街里经商的王金福,没料到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一起去了,在李金生和朱晓臣、王金福三位农民文化志愿者的牵头张罗下,利民村的秧歌队成立了,接着又组织起了“庆丰收小剧团”。

  秧歌队和剧团组建伊始,没有小乐队,他们就用扩音器播放伴奏的秧歌曲和二人转调;没有服装彩扇等道具,他们就自己出钱购买;没有几个人上场,他们就动员家里人。如今,李金生的老伴、姑娘、儿媳妇以及王金福的爱人都成了秧歌队的骨干队员和小剧团的二人转演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利民村成立秧歌队的消息不胫而走。短短几个月,秧歌队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不但有本村的村民,而且还有外村的村民,甚至镇里的居民,没事时,也骑摩托车来扭两圈。在翩翩起舞中,尽情释放身心的愉悦。

  目前,这支农民秧歌队和剧团,也由最初的20多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人。年龄最大的已经过了古希之年,最小的才28岁。这个秧歌队和剧团,不但配备有了专门的乐队和导演,而且还完善了秧歌队和剧团的规章制度。自从去年金秋时节,村里17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建成后,村民的演出也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逢年过节自娱自乐,已成了村民晚饭前后的“必修课”。

  当夕阳将最后的一抹余晖与大地羞涩的吻别,小村的上空炊烟袅袅时,演出结束了。村民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哼着小曲,伴着傍晚时分的凉爽,走在了回家的小路上。

  天天同一时间扭秧歌、天天同一时间唱二人转,利民村的老百姓过着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

 
作者: 岳国军 管存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