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刘晨曦十二载助学记
http://suihua.dbw.cn   2016-08-27 15:45:17

  2002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年啦,但对于望奎县先锋镇的安平来说,却是不幸的一年。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还是从她出生讲起。

  命运多舛十二岁女孩无依靠

  安平出生后,就直接从医院来到了望奎镇养父母的家中。当年,年近五十的养父母膝下无子,被亲朋好友劝说收养个孩子的时候,他们还有些犹豫。刚好听说有个女婴出生,亲生父母又无力抚养,他们就打算到医院去看看这个孩子,要不要收养以后再说。可是没想到,也许是缘份使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们在护士怀中看到:新月般淡淡的、弯弯的眉毛,小嘴巴一动一动的,被小被子包住睡得香甜的婴儿,他们的心融化了,当场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就这样,安平来到养父母的家,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她的童年生活不失快乐。然而,幸福生活到她九岁那年戛然而止,她的养父去世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养母一个人的身上,母女二人过着艰苦的日子。日子虽然艰苦,只要有人在生活就有希望,然后,更大的打击在三年后降临到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身上,安平的养母因病去世。失去亲人的痛楚,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难以承受,更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何承受这样的打击,如何面对未知的生活……

  人间大爱刘晨曦助学十二年

  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为安平的未来担忧,然而,我们也相信社会上有那么多心怀悲悯、无私奉献的人,和其养父母住邻居的刘晨曦就是向她伸出援手的人。

  他和妻子一起帮助料理了其养母的后事,之后,安平的生活、学习问题始终在刘晨曦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从安平的口中得知:养母在临终前讲了安平的身世,安平的亲生父母依然健在。刘晨曦想:把孩子送到亲生父母身边比较好。他根据安平提供的线索,利用业余时间到乡镇走访,最终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因生活的压力而酗酒,这对贫困的夫妻住在低矮泥草房里。

  在回家的路上,刘晨曦反复考虑:这样的家庭怎么抚养孩子呢,这该怎么办呢?为了不使安平成为失学的孩子,他最终决定:“我来养这个孩子,就当我多了一个女儿。”到家后,他对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刘晨曦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公务家,又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儿子还小正当学龄,负担、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着实有些困难。然而,他们并没有畏惧困难,决定帮助这个孩子,而且,一帮就是十二年。

  除了生活方面的困难,还有一方面的困难来自儿子,当时儿子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做。刘晨曦夫妇就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上言传身教,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最终把安平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姐。十二岁上初中的安平需要住校,他和妻子给她准备生活用品、换季衣服,还隔三差五到学校看她,了解她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她谈心,把她从过去的阴影中拉出来;寒暑假,把她接到家里来玩。

  成功转变无助少女今成医生

  安平在刘晨曦夫妇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成功考进了当地重点高中望奎县第一中学。

  为了能让她未来有个安身立命的职业,他们在她读高中之初就开始了解院校的专业、分数线、招生等情况,临近高考时,他们抛开医学院校学费高,并比普通院校多读一年的实情,建议安平报考医学院校,并表示一定会供她读完大学。安平不但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而且还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医学院校的大门,经过五年的学习,2014年,安平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成为省内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每年,她都会回望奎看望刘晨曦夫妇,她说:“没有刘叔刘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虽然嘴上叫他们‘叔婶’,但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我的父母。”如今,安平已经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过着幸福的小日子,但她依然没有忘记望奎亲人,常和爱人一起回乡省亲。

  晨曦其人社保干部优秀党员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还不知道刘晨曦究竟何方人士,他是望奎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副局长职务。

  其实,刘晨曦助学这件事,他从没跟任何人提到过,单位同事谁都不知道,是他的一次“口误”让他隐藏了十二年的秘密浮出水面。去年一次下班路上,他难掩幸福神情,说:“我姑娘要结婚了。”“姑娘?你家不是儿子吗?哪来的姑娘啊?”同事一脸疑惑,在同事的一再追问下,刘晨曦这才道出其中原委。

  在社保局与刘晨曦共事二十几年、负责全面工作的局长孙香龙对刘晨曦最为了解。

  他说,刘晨曦入党二十多年了,调入社保局工作后,在业务窗口第一线工作多年,工作作风非常务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曾带领个体股,积极宣传养老政策,热情为参保者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员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业务,使当年个体征缴保险费达到了5000多万元,创望奎县个体收缴最好水平。

  孙香龙说,刘晨曦有责任意识、有担当、善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创新性的建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还曾获得“十佳公仆”称号;社保战线能有刘晨曦、屈彦龙这样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对社保人来说是骄傲,更是一种鞭策,他们让“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社保人心里更加深入。(因涉及个人隐私文中“安平”系化名)

 
作者: 张秋滢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