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风雨彩虹
http://suihua.dbw.cn   2016-06-02 17:50:15

  ——庆安县久胜镇久旭村纪树富韩景芳夫妇养鸡的故事

  26年了,春去冬来,花开花落。岁月的雨雪风霜,在庆安县久胜镇久旭村养鸡专业户纪树富、韩景芳的脸上刻下了道道年轮。养鸡市场的风吹雨打,大浪淘沙,夫妇俩却始终勇立潮头,踏浪前行,笑对人生,迎来满天彩虹。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1990年,生活的重担压得纪树富一家喘不过气来。两个年幼的儿子需要营养,父母又身患多种疾病,一年光医药费就需2000多元。家里仅有的8亩地,除了保证不挨饿外,其余所剩无几。生活的出路在哪?纪树富、韩景芳每天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一天,韩景芳对纪树富说,咱们养鸡吧,我这整天呆着没事干,有时间,咱们家里过去也养过,再加上底子钱也不多。韩景芳的一番话,打动了纪树富的心。可没有本钱怎么办?两口子东挪西借,求亲靠友,张罗了1000多元钱,买了鸡雏,在村子里第一个养起了鸡。当时,养了100多只。

   养鸡看起来没啥,实际上是真辛苦。纪树富每天早上3点就起来,一直忙到晚上9点,加之又脏又累,一般人吃不了辛苦真干不了。但是养鸡使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有着落了,老人看病吃药的钱也不愁了,家里的零花钱也有了。养鸡的第5个年头,家里还买了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家里一片欢腾。

  劳累没有掩盖住纪树富、韩景芳脸上的笑容,他们仿佛感到天更蓝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活更美好了。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夫妇俩养鸡已有10多年了,正当他们信心满怀,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养鸡市场风云突变,价格暴跌,当时鸡蛋只有一元多钱一斤。一时间,让夫妇俩手足无措,一片茫然。

  让纪树富两口子更想不到的是,家里养的几千只鸡一年到头白忙活不说,还倒搭了1年的饲料钱,亏了10多万元。好心的邻里也劝他们俩别干了,但两口子笑了笑,仍不死心,还在继续坚持着。

  纪树富和韩景芳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遇事爱动脑筋琢磨:“鸡多了,蛋多了,规模大了,咋还不如以前挣钱了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纪树富在家里想不明白,他就离家出走到县里、省里的市场到处转悠和了解行情。后来,他在大连市场看到一种叫“小九九”的鸡蛋供不应求,而且一斤卖到了10元钱。他就想,市场上的鸡蛋并不是都卖不出去,好的鸡蛋人们抢着买,不好卖的鸡蛋和他家的一样,都是“大路货”。回到家,两口子一合计,当即把家里的几千只普通蛋鸡全部淘汰,花了2500元订了500鸡雏,高价引进了“小九九”这个优质品种,同时连同饲料和一整套的饲养、卫生、防疫方法等一同引进,重打鼓另开张。这一年,纪树富记得是2004年。

  引进了“小九九”,鸡蛋的品质上去了,但产量下来了。“小九九”比原来的鸡产蛋量下降了大约15%,而且鸡蛋的个头小,和原来的鸡蛋摆在一起明显小了一圈。但是,让纪树富两口子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前来看鸡蛋的经销商却对此大为赞赏,当即表示有多少要多少,而且给出的价格比他们自已心里定的价位还高出几毛钱。这一年,纪树富家又挣钱了,纯利润接近6位数。尝到了甜头,两口子第二年又订了1000只“小九九”鸡雏,第四年,又订了5000只“小九九”鸡雏。

  “小九九”鸡蛋之所以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除了血统纯正、品种优良外,还在于喂的全是自然绿色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

  韩景芳打破一个鸡蛋倒进小碗里,只见橙红的蛋黄和晶莹透明的蛋清让人赞叹不已,食欲大增。

  纪树富家养鸡由于走的是“中高端路子”,所以他们家的养鸡业生存下来,也壮大起来。存栏数从当初的几千只增加到现在的近3万只。尽管这些年鸡蛋市场起起伏伏,有时甚至波峰浪滚,但他们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始终屹立不倒。现在,他家每天产蛋1200多斤,4天凑够一车,经销商准时来车拉走,定期结账给钱。就连鸡粪也卖到了铁力市,3天拉一车,每车都有4~5吨,一年卖鸡粪收入也有上万元。

  这些年来,纪树富夫妇靠养鸡的收入供两个儿子上大学,养鸡让两个孩子改变了命运,成了他的骄傲,也让他的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化,昭示着农家养鸡业发展的春天。

 
作者: 邓海江 沈雪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可佳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