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 副市长 马里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以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丰富多彩、务实创新的活动,迅速掀起强责任、重落实的热潮,真正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做到人人来参与、人人讲安全、人人查隐患、人人抓整改,促进各类安全事故持续下降,共同维护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全市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必须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突破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突破性”认识,就是把过去“先生产后安全”的意识,转变为“先安全后生产”;就是把人们普遍认为“绥化安全生产工作好抓,没有煤矿等重大危险因素”,转变为“外地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隐患在绥化同样存在,绥化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潜在危险不能排除”;就是把思想深处的麻木、侥幸、懈怠,转变为高度重视、高度自觉、高度警醒,时刻都要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一是必须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安全生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情绪。我市进入农区现代化加快发展新时期,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特点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根本改变。以产业项目为例,近几年来,我市共开工新建扩建产业项目2000多个,全市10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全部辟建了产业园区,累计入区项目1000多个。由于我市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呈现出安全生产矛盾凸显、隐患增多、事故易发的特点。近5年来,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325起,其中死亡423人、受伤762人、经济损失4603.22万元。安全隐患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将存在,安全生产必须打持久战,必须保持常抓不懈的思想,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二是必须认清安全生产的复杂性。尽管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但全市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我市没有类似煤矿这样的超高危行业,但生产领域里最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的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和道路交通等4类事故,在我市都有发生的危险。近3年,在这几个领域,共发生一般事故293起,死亡315人;较大事故29起,死亡108人。特别是我市仅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就有57家,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必须认清安全生产的紧迫性。我市目前还是一个安全生产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城市,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在看,安全生产始终都处于危险期,很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经验、不在状态;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短期行为严重,忽略安全生产;一些主管部门“不严不实”的问题突出,思想麻痹、作风不实、责任缺失;一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违法组织生产等等。这些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切实增强紧迫感,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安全生产。
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首要位置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三个责任体系”。我们必须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首要位置,抓实抓好。
一是要以超凡的担当把责任落到实处。安全重于泰山,责任同样重于泰山。必须要时刻紧绷责任这根弦,严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问责”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始终。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意见》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市、县、乡、村“四级五覆盖”,不仅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全面落实到位,还将责任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最基层。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一律严厉问责。
二是要以超严的措施把监管落到实处。细节决定成败。在安全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不负责任和监管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必须“严”字当头,紧紧盯住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坚决堵塞安全生产漏洞,实现全覆盖;不放过每一个节点、隐患,凡是存在问题的企业,该停的停,该关的关,不留情面,毫不手软,做到零容忍;要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检查,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真正形成安全生产高压严管态势。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安全生产十八项专项整治”等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市政府成立5个由各部门一把手带队的督查组持续开展督查,全市共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和问题2万多项,曝光企业100多家,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主要指标同比均全面下降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全市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
三是要以超强的力度把打非治违落到实处。事实证明,非法违法行为是酿成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根源。近年来,我市发生的多起事故,主要都是由非法违法行为引发,必须切实加大打击力度。一直以来,我们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坚持“狠”字当先,从非法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顽固性和反复性出发,狠打狠治,真打真治,仅去年8月份到现在,就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400多起。
必须把企业本质安全作为主攻重点
王宪魁书记指出,“越是在企业改革发展困难时期,越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做到不管怎么改,不能降低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安全投入不能改少,安全管理不能改松,安全责任不能改缺位”。虽然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安全生产的主体、内因和根本,依然在企业。血的教训一次次证明,企业不消灭安全隐患,责任事故就会消灭企业。去年,我市共发生3起工商贸事故,每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尽管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很有成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企业抓起;必须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新常态,探索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深刻剖析我市发生的系列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普遍缺乏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致使责任不到位、投入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此外,在应急处理上,大多数企业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演练走形式甚至根本就不演练,致使出现险情盲目施救,造成损失扩大。据初步统计,我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工人和烟花爆竹等高危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农民工,其中70%以上未接受正规安全培训,企业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突出,成为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把企业本质安全作为最高目标,从企业这个源头抓起,千方百计把“五落实五到位”落到实处。
今年,全市深入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行政执法检查为抓手,全面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以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人的本质安全;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必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打造“安全绥化”
陆昊省长指出,“各种检查要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形成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共治水平”。打造“安全绥化”,就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安全意识、树立企业安全意识、树立各级领导安全意识,切实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要把提升认识作为首要任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多数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逐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以及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必须切实以强化宣传为突破口,把提升认识作为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不断升级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要把营造氛围作为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全面增强,安全素质全面提高,安全行为全面改善,才能把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两手抓”,各级各部门管业务必须管宣传,必须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宣传,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谋划,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筑起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要把形成震慑作为重要内容。“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实践证明,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典型报道,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披露和曝光,对各类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在全社会形成强大震慑力。
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细认真的态度,高效务实的作风,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