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http://suihua.dbw.cn   2016-03-14 16:45:20

——记绥化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林鹏

  他,有一个光荣的称谓,叫公安卫士;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人民警察。公安姓公,民警姓民。他,时刻履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默默诠释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三分剑气,含一片仁心;八分柔肠,携一身侠骨。在绥化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战斗着一位33岁的年轻人。浓眉大眼的他,双目炯炯有神,英气逼人,身材略胖却动作敏捷,全身都显示出精明、干练、坚毅的气魄,威武的神情中流露出几分儒雅风度,他就是绥化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八大队民警林鹏。

  林鹏,200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警官学院,2006年参加公安工作。从警10年来,直接参加和成功处置各类案(事)件上千起,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500余人,调解民事纠纷700余起。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个人嘉奖两次,多次被评为绥化市公安系统先进工作者。如果说,每一个公安民警都是一本故事书,那么每一名特警就是一个传奇。这传奇也许没有神话的多姿多彩,但在平凡中却真的可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苦练基本功打铁自身硬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林鹏自参加公安工作伊始,就下定决心,要高素质、高能力去干好公安工作。以绝对忠诚标注精神高度,以铁的纪律打造自身素质,以担当精神激发干事热情。为了加强全体民警的各方面素质,全省公安系统每年都不定时地开展大比武活动,全面检验各公安机关的实际战斗能力。林鹏作为全市公安机关的业务尖兵,多次代表全市公安机关参加全省大比武活动。

  2008年,仅参加公安工作3年的他在公安工作中脱颖而出,被市公安局看中并抽调到集训队训练,准备代表全市公安机关参加全省公安系统的大比武。在紧张的15个训练日里,他主动加大自身的运动量,起早贪晚、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训练中,终于和战友们一道,在拼搏中夺取了全省公安机关大比武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4年6月,全省公安系统组织开展全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高的特警跨区域拉动演练。同时,开展了全省各地市、铁路、农垦、林业公安特警“92”式手枪25米精度速射比赛。林鹏被作为绥化市特警支队的精英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不负众望,取得了射击比赛全省第一的好成绩。为全市公安机关争得了荣誉,让全省公安战线的战友们对绥化市的警察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刮目相看。手上的茧子,浑身的伤疤,踏烂的鞋子,被身体流淌出的盐腌透的作训服告诉我们,这个年轻的特警队员,已经化茧成蝶,成长为一个坚强果敢的特警战士。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人说,特警的职业像在刀尖上跳舞,每天要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危险和挑战。多年来,林鹏无数次参加执行急难险重任务,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面对带血的尖刀,他没有丝毫的彷徨与怯懦,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冲在最前面,他用智慧和勇气捍卫特警的尊严,面对生与死,他用无悔与忠诚诠释特警的内涵。

  2014年6月5日,山东省东营市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抢劫金店案件,该犯罪团伙逃窜至绥化市北林区。山东警方在通报中强调,该犯罪团伙持有两支手枪。接到支队通报后,林鹏主动请缨参战。经过侦查,发现有两名歹徒藏匿在北林区某住宅小区七楼一住户内。他与战友赶到后,犯罪嫌疑人在屋内就是不开门,妄图垂死挣扎,气焰十分嚣张。冒着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林鹏又主动要求开展规劝工作。他靠近房门,对罪犯开展心理攻势。经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致使两名犯罪嫌疑人心理战线彻底崩溃,自行打开房门,被成功抓获。林鹏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抓获两名歹徒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受到绥化市公安局领导以及山东警方的高度评价。 2014年9月,他参加了国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组织的《安检排爆及爆炸勘验提高班》,由于林鹏的突出表现,被推荐参加培训。林鹏主修安检排爆及爆炸现场勘验的组织指挥课题,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国家公安部颁发的结业证书。学成归来后,2015年10月,庆安县某居民小区内被人放置两个疑似爆炸物品。接警后,林鹏带领两名排爆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两枚爆炸物拆除。

  火眼又金睛识伪抓案犯

  林鹏是警营中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他又是平凡警察,侠骨柔情,剑胆琴心。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他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在虚虚实实的乱象中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在疑案迷雾之中,展现智慧锋芒。

  2010年,绥化市区内及周边郊区频发摩托车被盗抢案件,危害严重,社会反响强烈。对此,绥化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责成特警支队抽调人员,专门负责盗抢摩托车案件的侦破工作。林鹏被抽调到专案组后,深感责任重大。他认真开展摸排走访,把每起案件都吃透到心里,牢记在脑海。在一天夜间摸排到某旅馆时,他发现有一年轻人新剃的光头,当时就引起他的警觉。“哪有大冬天剃光头的呢?”短暂的思索过后,他上前仔细辨认,发现此人正是盗抢摩托车团伙中长发翩翩的主犯,经过伪装后的犯罪嫌疑人终未逃过林鹏的火眼金睛。 2009年11月9日22时许,正在值班的林鹏接到110指令,伊春市有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逃往绥化方向。林鹏带两名民警立即出警,在绥化市区内开展认真搜索。凌晨4时许,在某酒店门前,发现一辆白色本田轿车,一个男子蜷缩在副驾驶室内休息。林鹏上前开展盘查,确认此人正是肇事逃逸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服气地说:“你们太厉害了。”

  激流显忠贞一心为群众

  人们常说,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便谈不上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和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公安民警们总是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林鹏也是这样,哪里有艰辛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有警情指令,他就出现在哪里,林鹏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和亲人,用勇敢忠诚时刻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认为,心中只有装着百姓,才能增强凝聚力,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013年8月,北林区北部乡镇发生有史以来最大汛情。四方台镇、秦家镇、东富镇等乡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接到上级指令后,林鹏随队赶赴北林区四方台镇的永远村抢险救灾。在水流湍急、面临决堤的关键时刻,他率先跳入激流之中抢险,全队参战民警顽强奋战,他们承担的堤段无一处决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林鹏患了感冒,一直高烧不退,但他不喊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总是在战友们的劝说下稍事休息后,又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危急工作中。他的表现使在场的同志深受感动,更鼓舞了战友们的士气,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林鹏不仅在群众为难之时奋不顾身,对人民群众中的弱势群体,更是满腔热情,像春天般温暖。林鹏的姥姥家有一个邻居,是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孤身一人,腿脚不好,手有残疾。政府给了廉租房后,搬离了其姥姥家的居住地,生活仍很困难。林鹏始终把这位老人放在心上,平时经常带着东西前去看望,帮助收拾家里的卫生,干这干那。逢年过节更是买来各种物品,探望老人。老人逢人就说:“小鹏这孩子真是仁义。”

  林鹏对自己的战友们更是关怀备至,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抢在先,走在前。逢年节假日,值班的都是他。他以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战友们的心。

  铁骨柔情,英雄本是寻常人。每个警察的背后,都有一个普通的家,林鹏也不例外。林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为了破案,他很少回家。作为警嫂的妻子,已经记不起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寂寞、孤独、期盼和不眠中度过,有多少个夜晚为在外奔波抓捕嫌犯的丈夫担心。每个人都是凡胎肉身,谁没有亲情,谁没有爱情?当责任遭遇儿女情长时,警察心中的天平只能倾向神圣的岗位。为了头顶的国徽,为了肩扛的蓝盾,人民警察往往做出超常的奉献和付出。林鹏说,穿上这身警服,就注定是舍小家取大义,忠孝难两全。

  送别多少个春夏秋冬,迎来多少次花开花落。人们看到的总是林鹏忙碌的身影。一年365天,马不停蹄、风风雨雨。他心里装的是宏伟的事业和百姓的安危,案头的出警日志记录着他艰辛的历程。一个人,如果用一生去追求一个理想,这份信念该是何等的坚定、铿锵。一个人,如果用生命去履行一个承诺,这份情感该是何等的厚重、深沉。不是星星却照亮了璀璨的星空,没有豪言壮语却擎起了不屈的脊梁。林鹏是千千万万公安民警中最平凡的一员,他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 逯春生 杨成申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