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华和曾外孙女展示十字绣
精神矍铄的谢桂华奶奶
谢桂华写的日记有十几本
这是记者采访当天,谢桂华写的日记
谢桂华写给小儿子的话
谢桂华日记节选
谢桂华在绣十字绣
2月1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老人孙女刘楠楠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绥化市中兴大街的谢桂华老人家中,见到了这位让人心生好奇、想一探究竟的谢奶奶。 1933年出生,已经83岁高龄的谢奶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精神矍铄,脸色红润,耳聪目明,写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一双慈祥的大眼睛清澈明亮。见到记者,老人一脸笑容,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北京人嫁给了东北小伙
谢奶奶出生在北京,母亲是满族八旗人,父亲也是大家子弟。民国二十九年,谢奶奶7岁,在北京上了小学。由于战争和饥荒,百姓生活非常苦,父亲靠当会计、私塾先生赚钱维持生计。因生活所迫,谢奶奶念了两年书就辍学了,父亲不得不带着全家来到了东北,投奔父亲的学生,在如今的大庆市肇源县安家落户。 “18岁那年,我嫁给了肇源小伙。儿女成年后来到绥化,我也就随着孩子来绥化生活了。”谢奶奶说。
日记:字里行间爱意浓浓
采访中,谢奶奶拿出了她的一摞日记本,记者数了数,一共十二本,大小厚薄不等,这是谢奶奶坚持九年写日记的成果。打开谢奶奶的第一本日记,扉页上面写着“回忆录”三个大字。翻阅一本本日记,老人字体娟秀,字迹工整,字里行间体现出对国家、社会和生活的浓浓爱意。
记者发现,在一个日记本里有单独的一页纸,是谢奶奶写给小儿子的,“有爱才是家”是其中的一句。谢奶奶告诉记者,对于家族教育的理念,都是源于父母的熏陶,让她知书达理。她学父母的样子,用浓浓的爱,与家人相处、教育孩子。
老人的孙女刘楠楠说:“我的父亲曾经说过,奶奶教育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都是说服教育。奶奶的后代都很优秀,都是党员。有在海关、银行、外企工作的,还有的成为了军官,也有经商的。最令奶奶高兴的是,这些子女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谢奶奶是这样做的。婆婆脾气不好,生气了不吃饭,她就把饭端到婆婆跟前,等到她消气。直到婆婆过世,谢奶奶从没有和婆婆顶过嘴。
面对倔脾气的老伴,谢奶奶也有自己的办法。老伴不识字,还经常骂人。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到院子里干活,躲开老伴,就想着“等你消气了我得和你好好说道说道”。可是等老伴骂够了,她就又会想“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要再提了”。 回忆过去,谢奶奶深邃的目光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
“2015年10月1日晴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六周年纪念日……”“ 2015年9月3日今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这是记者在谢奶奶一本日记里看到的内容。她每天都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从中了解国家大事、社情民意。她说:年纪大了,不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了,但要努力给社会减少负担。
除了国家大事,谢奶奶的日记里还有家长里短:远方的弟弟来电话,唠唠日常生活,互祝健康;重孙女出生、四世同堂……日记中也有谢奶奶的原创:甘霖沃野,柳绿花红,大地回春,山欢水笑。 因为受教育的时代较早,谢奶奶的日记中,夹杂着一些繁体字。而且,日记中偶尔出现错别字。尽管如此,日记却依然能表达出她对国家、社会、生活的热爱。
十字绣:为晚年生活锦上添花
谢奶奶开始绣十字绣机缘是孙女结婚:“我的孙女要结婚了,这是大喜事儿,我想给她准备礼物,又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好。那时候,十字绣已经流行多年。我想,当奶奶的,亲手绣个十字绣挺好的,可以表达我对孙女的祝福。于是,我就绣了个‘龙凤呈祥’送给她。”
从这开始,谢奶奶就爱上了十字绣,她说:“绣十字绣,给我的感觉就像画画一样,心情特别好,大大小小的,绣了二十多个了;绣出来的我都送给亲人们,也能装扮他们的生活。”
刘楠楠告诉记者,奶奶绣的最大的作品是一幅2米多长的十字绣,用了半年时间。 谢奶奶的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当记者问她有什么养生秘诀时,她说:“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主要是爬楼梯;在吃的方面,少吃多餐,多吃蔬菜;我的心态非常好,儿女也孝顺不让我生气,生活在快乐当中,身体能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