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大罗镇科学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http://suihua.dbw.cn   2016-02-24 16:42:36

  东北网绥化2月24日讯 正月十五一过,农村繁忙而紧张的备春耕生产开始了,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对今年的种植结构如何调整?许多农民举棋不定,有些“懵圈”。庆安县大罗镇要求干部在群众“懵圈”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头脑,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不站在一边袖手旁观敲边鼓。

  大罗镇地处庆安南部半山区,是全县最大的旱田种植镇,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去年风调雨顺,两项农作物收成不错,玉米平均每亩突破1000斤,大豆也过了500斤。但粮食增产,价格却下跌了。玉米的市场价格每斤只有0.75元,大豆也只有每斤1.80元上下。这样的走低价格,农民当然不愿意卖,只好储存,等待粮价上调,但几万斤玉米堆在院里也不是好保管的,到今年开春有一些玉米都发霉了,老百姓傻眼了,仔细一算账,种植玉米没有啥赚头,有的不挣钱反而赔钱。大多农民都表示,这地方不种玉米还能种啥,年年讲调整种植结构,但调来调去还是落在种植玉米上。

  出现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镇领导干部坐下来,认真进行了分析:大罗镇是个半山区,地质结构非常适合种植元葱,而且市场上销路非常好,只要是规模种植,客商到地头收购,还可以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可以说是一种高产高效作物。然而在落实种植面积时,镇领导却产生了患得患失的心态,担心弄砸锅了担责任,不敢贸然发动群众种植,去年只零零散散地种了一公顷地。到秋后亩产达到6000多斤,每斤卖到1元钱,收入是玉米的六倍,有些农户后悔得直拍大腿,镇干部也感到是一种严重失职。这一事例的分析,使镇干部认识到,看准的项目就要敢抓落实,科学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为调整好今年的种植结构,春节一过,镇党委书记沈玉波、镇长李晓伟分别带领干部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市场行情。他们还到省有关部门征求专家的意见。从得到的信息情况看,玉米价格不会有大幅度调整,销售市场也不太好。而大豆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上调,大米价格仍旧看好。为此镇党委政府作出决定,指导农民压缩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深挖水利潜力,进一步做好旱改水,增加水田面积;特别要增加元葱等经济作物的面积。

  镇党委的指导性意见,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仍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东旺村地处大泉眼水库的下游,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水田的优势,但百姓种惯了旱田,说啥也不愿意改水田,怕投资多,没经验,弄不好赔钱。深入到这里的镇党委副书记梁亚斌通过算细账、搞对比的方法,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旱改水的好处,确定把5000亩地的旱田改为水田。副镇长刘淇超串村走户,做百姓工作,全力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成功落实4000亩地的元葱种植面积。到目前,作物种植调整为玉米减少13%,水田新增加5%,经济作物增加8%,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种植结构。

 
作者: 张雨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