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正月十四。一大早,绥棱县后头乡镇东村的村民代表们就来到村委会会议室,跟乡里的扶贫领导小组成员一起对入户调查和农户申报的贫困户情况进行评议,让真正需要脱贫的人得到扶持。
“李长有妻子患有哮喘,女儿又是先天心脏病,借了10多万的外债,这次把他纳入贫困户,大家看看他这个情况符不符合?”“行、行。”大家一致通过。“吴启民家前几年孩子上大学,现在孩子参加工作了,已在外地购楼,我看可以把他家清除出贫困户了?”“我同意,应该把他拿出去。”振东村每个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状况、致贫原因都被逐一评议、筛选。
“这次评议我们共清出这些年已经脱贫的204人,重新纳入符合贫困户标准的204人,会后要对贫困户进行公示,让村里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儿,以后若有新致贫的,经过乡里识别也可以纳入贫困户一起帮扶脱贫。”日近正午,后头乡扶贫领导小组成员程茂军作了总结发言。
民主评议是后头乡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的一个创新方法,春节期间,乡村干部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还为已经确定的贫困对象建档立卡。
“这个柜子放的全是二井村的脱贫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收入等基本情况,还列出了具体帮扶目标及措施清单,使跟踪帮扶的干部有了行动指南。我们还有一本帮扶日记,记录干部对贫困户的帮扶时间、解决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措施,以后会成为我们干部帮扶的智谋全集。”后头乡二井村村委会主任于忠奎边打开办公室里的档案柜边向大家介绍。
后头乡在精准扶贫中,让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齐步走,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将政策雨露浇到干旱处。
“乡里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公益事业、经商业等八大方面,近100个增收业态,为贫困户搭建了就业创业平台。”程茂军介绍扶贫项目。
“我们十五井村贫困人口中,留守妇女和老年人多,不方便出去打工也不适合重体力劳动,根据这个情况,我们与县里义大利亚麻纺织合作社开展了供料加工合作,带领25户贫困家庭走上了手工编织脱贫的道路。”村支书董敏简单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在村廉租房里,孙晓梅边督促两个孩子学习,边站在火炕旁编制手工品:“前一阵子乡里给提供了编织的活计,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钱。我再加把劲,争取今年脱贫!”
“我们乡结合实际,确定百业增收、安居保障、筹资助教、衣领无忧和政策保底五大帮扶计划,保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后头乡代乡长盖晓东对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