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法官北林区法院执行局局长伊淑娟
1月28日,北林区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伊淑娟从北京载誉归来,在1月23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这是全国法院法官的最高荣誉。
伊淑娟于1992年3月调入北林区法院工作,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审判员、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党组成员。20多年来,始终工作在执法办案的前线,用群众欢迎的方式巡回审判、用百姓理解的语言诠释公正、用情理交融的方法调解纷争、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彰显人性,所办理的1406件案件均实现了案结事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含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003年,伊淑娟被派到四方台法庭任庭长。她一干就是8年,她走遍了辖区189个村屯,到过近万户老百姓家里,办结了1800余起案件,所办结的案件,没有一件上诉案件,没有一件错误案件。在她被调回区法院时,辖区内群众百余人自发联名写信签字按押给院领导,要求不要将这样的好庭长调走。
责任与良知是她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 2011年的四月乍暖还寒,在她任北林区法院执行局局长一周左右,接待了一位某单位临时工韩某。了解基本案情后,她感到这个案件不适用强制执行。随后她开始了每天带着执行员往返于该单位、韩某家、法院之间,一个月的艰难过程,她先后去该单位17趟。她不厌其烦地逐级与该单位领导谈、每次都不下几小时,向他们介绍韩某家的情况,父亲患哮喘病,母亲大骨节病,韩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现在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特别困难,争取他们的同情、理解。最后,该单位领导终于被她的诚心和耐心打动了:“伊局长太敬业、太善良了,是你的执著与对弱者的同情感动了我们。”最后同意给韩某补偿,达成和解协议结案。接过补偿款时,韩某签字的手在颤抖:“我这么多年的案子,今天终于解决了,你救了我全家的命。”
细心、耐心、真心化解问题。2014年,一对兄弟因互换承包田引起长达7年的矛盾纠纷,后经村、乡、区干部劝解无果,进入诉讼程序,法院依双方换地系个人行为,且没有书面协议,应按原承包证书记载经营承包土地。判后履行法律文书送达、公告、执行等程序,但弟弟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恢复原承包状态。一方以执行不到位,另一方以判决不公为由,双方上访,数十次到省进京,几年间两家人打闹不断。伊淑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地觉察到只有让双方打开心结才能解决。她带领同事主动到两家调解,先后10次找到两家亲属、村干部家寻求解决办法,讲法、讲理、说兄弟亲情,一遍遍,一次次,说得口干舌燥,最后说得兄弟俩抱在一起失声痛哭,达成和解。
爱心、诚心服务好群众。2014年春节前几天,案件承办人到伊淑娟的办公室汇报一起执行案件,说申请人王某的父亲在接待室哭呢,被执行人又两个月没有支付生活费了。原来王某在一家粉米厂打工,擦机器时,从高空坠下导致高位截瘫,法院判决被申请人赔偿其他费用外,须按月支付生活费,而现在被执行人不见影踪。通过与老人交谈,伊淑娟了解到,王某的父亲残疾,妻子智障,两个小孩,男孩脑瘫,女儿出生不到一周时,王某摔伤,妻子回了娘家,就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脑瘫男孩因在家无人照料猝死,小女孩无人照看无奈被好心人送到寺院。全家既无粮吃也没钱治病,王某的褥疮已溃烂到骨头,虽然街道为他们爷俩办理了低保,给了一些补助,但对于这样的家庭是杯水车薪。当她将老人送回家时惊呆了:一间租住的破旧平房,刚踏进房门,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走进屋里只有一个破旧的沙发和几床破被子,王某围着被子无助地躺在炕上。她鼻子酸了:“别难过,我们一定想办法找到被执行人,一定把钱给你们要回来。”当她来到被执行的粉米厂、被执行人的居住地都没找到人,此人所居住的楼房在银行有抵押贷款,查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回到执行局,她果断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将被执行人上了失信平台,二是召开局务会确定王某家为执行局今后扶贫联系点,号召全体干警献爱心,自己带头捐款捐物,第三天就派干警将米面及衣服送到王某家中。上了失信平台的被申请人主动打来电话。电话中,伊淑娟训斥他:“做人要有良知,不能突破道德底线,申请人家里的情况但凡有一点同情心的人都会伸把手,何况你是还有法律义务的,更应当做到。”经过几次电话联系,被执行人同意三天内将欠两个月的生活费打到王某卡上,并表示今后一定按期履行。后来,干警们都主动给王某家送米、面、衣物等,春节还包好几箱饺子给送去。
她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她默默在黑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她把群众当成亲人,把奉献摆在首位,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法律信仰,无怨无悔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官的法理情。
她是巾帼女杰,是众人眼里的女强人。先后获得全区妇女“十面红旗”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法官标兵、三八红旗手、十佳法官,全省十大廉洁法官、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佳法官、巾帼标兵、十佳最美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及全国模范法官等光荣称号,4次荣记三等功,4次荣记二等功。
面对荣誉,伊淑娟谦虚地说,荣誉是新的起点,今后还要向其他先进人物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从零做起,在司法工作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