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民营养老院支持的建议
杨冬梅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市面临庞大的养老群体和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养老事业需要提前谋篇布局。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但是,通过对我市民营养老机构的调研发现,民营养老院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瓶颈:
1.护工队伍不稳定,影响养老院正常运营:
在一些传统节日过后,部分民营养老院护工流失率达40%以上,正常工作日也存在护工频繁流失现象,给养老院的日常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在民营养老院,护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劳动付出相比护工待遇低。护工社会地位不高,护工自己也认为服侍人的工作低人一等,社会环境不利于护理工作的稳定性。
2.护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满足服务对象需求:
技能不高,专业水平、服务质量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护工大多来自农村,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长期来看,如果护工待遇现状不改变,今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养老事业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些护工缺少专业性的操作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养老院仅通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而且仅限于对老年服务对象身体护理、饮食护理和床位护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也普遍缺乏相应心理安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此建议:
一、提高待遇,打造职业尊严感和归属感,重塑护工社会形象。
从政策制度上作出激励和保障,通过财政补贴形式适当提高养老护理员收入待遇,将养老院护工队伍纳入当地社工体系,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社会关注力度,提升其社会地位。各级政府、媒体多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护工的社会氛围。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达到一定年限,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探索开展养老与营养、保健、医疗一体化的护理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行业对就业人员的吸引力。
二、加强培训,注重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
借鉴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制定护工培训计划,建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育体系。人保和民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养老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员纳入人保、民政部门的培训范围,纳入人力资源数据库。
三、加强宣传,争取第三方力量,达成全社会尊老养老共识。
护工短缺的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调动日益增长的社会组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性,可缓解民营养老院的困境。借鉴汶川地震志愿服务经验,加强媒体报道,引导各类政府机关、大中专院校、企业等志愿者深入养老院提供各种长短期的护理志愿服务。引导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各类养老机构提供护理志愿服务。建立起护理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避免节假曰养老院“慰问”扎堆、 日常时间无人光顾,公立养老院志愿服务多、私立养老院志愿服务少的现状。借鉴经验,鼓励社会名人到养老院做义工,形成全社会尊老养老氛围。引导年轻群体走进养老机构,让独生子女学会服务老人。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建议
周立峰
我市是农业大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区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主动创新农村商业模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
2.积极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投资与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应用和推广。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为农产品进城和远销拓展更大空间。注重运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制订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和工作指引,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
5.鼓励地方、企业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调动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和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鼓励供销合作社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各类媒体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发掘典型,推广成功经验。
6.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探索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人员到农村发展。
7.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持续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
8.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守法诚信经营。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遏制“刷信用”等欺诈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诚信建设。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化演出场馆建设管理的建议
赵晓波
现阶段中央提出了文化大发展,经济大繁荣的号召,各地对文化演出场馆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文化演出场馆及设施很重要,但对文化演出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更为重要。同时,建设美丽新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文化演出场馆建设与管理是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强市的必要载体,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切实保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市各县(市)区的文化演出场馆存在老化现象,设备陈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有的文化演出场馆(所)利用的不好,有的文化演出场馆(所)还被挪作它用。
为此建议:
一、各级党委、各部门要进一步创造条件积极谋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演出场馆的建设力度,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体系;同时创造条件助推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扬其价值作用。
二、对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场所,各县(市)区乡镇要改建或扩建。
三、对已建成的文化场馆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促进这些场馆设施的利用,以此达到利当前、促长远、惠后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