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丛民是庆安县庆安镇吉安村刘广才屯的农民,也是那里人们口中的“铁牛王”。问及这五年他最大的改变,46岁被“称王”的他笑着说:“以前骑自行驮着菜出去卖,为的是填饱肚皮、补贴家用;现在是开着越野车花钱买菜回来吃,为的不但是舌尖上的幸福,还要讲究营养吃出健康。”
在没承包更多的土地之前,刘丛民的日子过得很清贫,靠仅有的27.5亩土地养活一家老少7口人,谈何容易。“以前,我力工、泥水匠都做过……”
“最苦的那段日子就是种白菜。种白菜苦,卖白菜更苦,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卖菜的钱不敢乱花一分,挣来的钱基本上花在孩子和爷爷身上,那日子真是仅够填饱肚子,自己和其他家人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添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土地比过去多了,第一年,一公顷地挣了6000多元,总共挣了3万多元呀,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拥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老激动了……多种地让我尝到了甜头,我开始滚雪球式地发展。到2011年发展到500亩,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收入却赶不上我种300亩地的时候,人还累个够呛。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贪多嚼不烂’、‘不能光顾着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走现代机械化是最佳的出路。2012年,我顺应新形势,组织5户亲朋好友筹资成立了庆安县洪光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合作社的大机械,我们一年下来户均收入百万余元。”
刘丛民自从有了大机械如虎添翼,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一跃成了有房有车一族,过上了市民一样的生活。
展望未来五年,刘丛民说,将耕种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实现机械化、现代化。“我还要带领全村人学习县里那‘百招十万’致富工程的招数,那些招太好了,可推广、可复制,我们已经决定,今年养殖肉牛,我们农机合作社现在入社1407户,我搞养殖将来也想超千户合作,让周边更多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整理:安亚俊特约记者 陆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