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在市委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http://suihua.dbw.cn   2016-01-11 19:36:55

 

  1、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关键是要解决,一方面已有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满足。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通过新供给,释放新消费。核心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从去产能看,虽然我们总体上不存在产能过剩,但也有一些企业、项目因为产品、因为市场原因停产停工。关键是要使这些投入的要素发挥作用,不能变成沉没成本。通过技术改造、产品转型、市场开发、资产重组,使“僵尸企业”、半截项目活起来。从去库存看,我们通过购买存量房,安置棚改户的办法就很有效,解开了开发商资金链,收上了税,推进了棚改,也稳定了市场,各地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和办法。关于去杠杆,虽然我们这个层面没有调控能力,但也有一个引导资金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更好地推进金融创新,特别是农村金融创新问题。降成本,就是要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把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电力成本、税费成本降下来,实现节本增效。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营商环境。补短板,补什么,从我们实际出发就是要补科技研发,补产业链高端,补基础设施建设,补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特别是要补我们有资源优势,又有市场空间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及精深加工。这些方面,各地、各部门都要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找准路径和措施,拿出具体规划和方案,细化好、落实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2、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使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坚持巩固完善提高。一是深化改革。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有序推进土地确权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推进村级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有机结合,深入推进由重生产向全面经营转变、由数量农业向质量效益农业转变,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是推动创新。推进生产方式创新,积极打造有利于三产融合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民创业,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推进营销体系创新,发展规范电商,加快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互促互进,实现既要种得好更要销得好。推进服务体系创新,积极引进银行、保险机构,完善金融机构布局,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规范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资供应规范化、体制化。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完善的服务基层平台,高科技人员关系放在县城,工作在乡镇,服务在村屯。三是调整优化结构。坚持调精调特,向优势资源调,向高效作物调,向产业化调,向熟悉的技术调,向优质调,向农畜结合调,向市场需求调,立足本地市场和能够辐射到的市场,切实调出品牌影响,调出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示范带为载体,以智慧农业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持用好天降水、地下水、过境水、废弃水,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齐配强配专农业机械,发挥好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推动耕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全面发展绿色有机、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

  3、强化经济工作项目化,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狠抓巩固、引进、改造、升级。巩固,要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巩固全市“十二五”期间上马、落地、投产的产业项目,这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石。要巩固现有的企业,巩固良好的环境,巩固绥化的外部影响力,巩固取得的管理经验,巩固已经占有的销售市场。引进,就是不但要引进项目、引进资本、引进资金,还要丰富扩大引进内容,注重引进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发展模式、专业人才,加快技术改革、产业升级,做实产业发展中间环节,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改造,就是对老企业,本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质量效益,推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同行业资产重组。升级,就是要促进产业层次发展升级。通过引进科技、人才、经验、技术,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促进服务升级。大力推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和金融机构“四进”园区,提升服务层次。促进基础设施升级。加大投入力度,实施路、电、水、信息、美化绿化全面升级,增强吸引力。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