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1日讯 近年来,北林区委、区政府把农民创业作为执政的根本,深入谋划,精心推进,引导全区农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切实打造了返乡农民工、新型经营主体、村组干部三大创业群体。目前,全区创业农民达到10万余人,实现收入27.3亿元。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北林区农民不乏一些时代的弄潮儿,为如何解放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他们敢为人先、抢抓机遇,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应变中求突破,在创新中促发展。新华乡新华村农民宋英喜就是其中一个优秀的代表。多年来,他积极适应市场,主动作为,从开小卖店到成立建筑装潢公司,带领家乡农民走上了富裕路。而后,他主动请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几年努力,新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本人被评为全区劳动模范。
发展主体、培育精英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如何让创业行动成为燎原之势和无阻之潮,北林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发展主体、培育精英、树立典型,是带动催生创业浪潮迅速兴起的一条捷径。潘仁国是绥化市蔬菜产业协会会长,在永安满族镇经营着万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全省露地蔬菜生产第一人,年产量3万吨,创产值4500万元,社员农户年创收10万元以上。北林区大丰收黄豆角合作社近几年风生水起,创建人张臣在圈内更是呼风唤雨。去年合作社种植黄豆角3500亩,产品畅销省内外,带动种植户创收1500万元,联动农民劳务收入100万元。
优惠政策、宽松环境,保障农民创业就业。针对农民创业就业,北林区委、区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把农民创业与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新型主体、实施“双富”工程、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牟喜安,东富镇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黑龙江省优秀农技协领办人。目前,合作社拥有奶牛700头,带动社员年创收5万余元。丁广伟,近几年带领当地群众成立农业合作社,把玉米这个弱势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在现在玉米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以丰补降”。陈满奎是东富镇太阳升村马铃薯种植协会发起人。通过他的努力经营,让“小土豆”变成了“金疙瘩”。太阳升村已经发展成为全省知名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专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