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过去是“不幸”的,由于地处县城偏远,交通又不发达,所以,在贫困县里还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兆林村现在又是幸运的,自从2012年家乡人大庆昊方集团董事长董占河来这里进行新农村建设、投资办厂和整村流转土地后,这里的276户农户全部住进了农民住宅楼,有1000多人成为长期和临时工,仅此一项,为本村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
兆林村的发展足迹,也为我市新农村“四化”建设带来启示。
修得广厦 整村农户入住
亲情招商,是青冈县招商引资的一个成功举措。在亲情的感召下,2012年,从兆林村走出的成功企业家、大庆昊方集团董事长董占河决定回报家乡。首先,他选择的是给父老乡亲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
当年,董占河投资1.01亿元,建设多层农民住宅楼7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兆林村所辖的庄家屯、兰家屯、刘信屯、吴兆东屯4个自然屯、276户农户全部无偿入住。
在建设住宅楼的同时,董占河同步跟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广场500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绿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修建围栏300延长米。依托全镇城镇化公共设施规划,董占河还在中心村周边配套中医院、护理院、中学等7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道路、亮化、绿化、三供两治等7项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兆林村还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购置垃圾清运车2台,设置可移动垃圾箱14个,确保中心村整洁干净。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董占河把多年来乡亲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更具现代气息。
土地流转 整村农户入股
农业往何处去,是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昊方集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昊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按市场价格每亩现金支付给农民450元。在此基础上,集团还根据企业效益进行二次分红和年底分红,三年来,两项合计农民每亩土地收入达到650元,每户年土地收入达到1.6万元。目前,兆林村10132亩耕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通过企业牵动把效益全部分给农户,实现了土地高效经营,农民逐年增收的目标。
同时,昊方集团还成立了城东昊方绿色食品产业园,总占地3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黏玉米加工、夕张蜜瓜种植、甜葫芦种植、圆葱种植等特色产业以及观光农业等项目,全部采取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方式管理,逐步向大地块、大农机、大设施、大科技现代化大农业方向发展。
产业支撑 整村劳动力就业
土地流转后,农民干什么?这是昊方集团考虑和实施的第三步棋。
在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和整村土地流转的同时,昊方集团投资1.58亿元,成立了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2012年全面开工建设, 2014年9月开始投入试生产,当年加工黏玉米2400万穗,实现效益1200万元。同时,引进日本北海道夕张麦伦蜜瓜种植项目,年产优质蜜瓜3万枚,实现产值500万元,围绕夕张蜜瓜延伸产业链,发展果汁、果冻、酱菜、糖果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增加农民就业岗位。目前,企业拉动就业1250人,其中常年用工50人左右、4~8月份季节性用工200人左右、9月份集中临时性用工1000人左右。进入企业务工的农民每人每天按100元计算,全年人工费达到800万元,仅此一项为本村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
兆林村在昊方集团的帮扶和引领下,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拿到固定工资,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除因病、因残需要政策性保障的12户贫困户外,其他264户农民已全部实现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