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林区西长发镇正黄二村村民金忠跃
对于自己的父亲,每个人都有一份深深的情感。北林区西长发镇正黄二村村民金忠跃经常对人说:“我为有位老军人父亲而自豪!”他和妻子多年孝敬年迈老父亲的孝行,也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金忠跃家中。
今年50多岁的金忠跃正用轮椅推着93岁的老父亲金绍臣在院里嗮太阳,老人十分消瘦,但高大的身躯、端正的坐姿仍不失军人风范。由于神志不清,老人说话已语无伦次。
说到父亲的当兵历史,金忠跃立即满面红光,表露出敬意。
金绍臣1947年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炮兵部队当战士,后提拔为炮长。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建国后,随“四野”一路向南,歼击国民党部队在大陆上的残部。金忠跃曾听父亲说,这时候解放军太强大了,从汉口渡江开始,展转到湖南、四川、广西,再到海南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从海南岛回来,金绍臣和他的部队还参加了湘西剿匪。1955年7月,金绍臣光荣退伍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城里上班,但他却选择了回老家西长发务农,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后来他向儿女们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能活下来就是很幸福了,怎么还敢麻烦组织呢!
金绍臣在部队的8年里,餐风饮露、爬冰卧雪,甚至命悬一线的艰难困苦环境,磨练出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和身躯。退伍后,他是村里的民兵连长,村里生产上攻坚克难的事他第一个冲上去,成年带领年青人开荒种地、修水建渠。后来,家里陆续有了5个子女,而且正逢国家最困难时期,家里一切全靠老伴打理。长此以往,老两口的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儿去世以后,金绍臣这位铁打汉子,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在困难的时候,他依然告诫子女:“我们国家还很困难,咱们不要以革命老军人自居,不要向国家伸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父亲的故事和情操,后来被金忠跃言传给了儿孙。也正是出于对老军人父亲的无尚尊重,金忠跃在五兄妹中抢先承担起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数十年如一日。老伴儿去世后,金绍臣生活难以自理,即使在最忙的春耕、秋收季节,金忠跃两口子也必须有一个人昼夜陪伴在老人身边,生怕老人磕着碰着,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说到父亲的不幸,金忠跃的眼里噙满泪花。
去年7月份,92岁的金绍臣身患多病,经西长发镇民政部门层层推荐,被安排到肇州市军人光荣院疗养。今年年初,金绍臣在这所院里上卫生间时滑倒,被摔成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随机被送到当地医院治疗。金忠跃兄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老人住院3天后,金忠跃兄妹与医院、光荣院协商,决定将老人接到金忠跃家保守性治疗。
但有没有支持,老人还是要养的,老人的病还是要治的。金忠跃的两个孩子在外打工,还有一个上学的孙女留守在他们家中,农闲时老两口一人照顾老人、一人照顾孙女,就已忙得不亦乐乎。农忙时,老两口不但要雇人照料庄稼,还要雇保姆照料老人,但由于老人神志不清,很难伺候,保姆换了好几个,工资长到了2000元,依然没有人再来了。“医药钱加保姆工资,父亲那点军人优抚费啥也不顶用,每年因照顾父亲还要雇人种地、收庄稼,真不知这种局面能撑多久?”谈到此,老两口泪眼朦胧。
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们得精心照料下,93岁金绍臣的股骨头粉碎性骨折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但依然神志不清,大小便不能自理。
在采访金忠跃夫妻时,记者听到,老人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停地呼喊着儿子、儿媳的名字,金忠跃说,老人只要醒来就不消停,只要我们两人有一个站在身边或他睡着了,才算拉倒。
在金绍臣老人的小屋里记者看到,炕上的被子、褥子的布面已被老人撕扯成布条。金忠跃的妻子说,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老人睡这样的被子、褥子,但实在没有办法,换一套新被面,不出三天还撕成这样,换不起啊!
透过金忠跃夫妻满脸过早写满的皱纹,记者读到了传统美德孝道,同时也看到了生活的无奈。和金绍臣老人一样,他们都需要社会各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