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青冈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http://suihua.dbw.cn   2015-09-28 17:06:01

 

  

  

  黑龙江明发和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牛养殖场一角。

  

  

  新村乡奶牛养殖小区一角。

  

  

  青冈长林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猪分割车间一角。

  

  今年,青冈县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动态管理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上下联动,力争2020年,全县90个村11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为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青冈县在制定下发科学完整的扶贫规划方案基础上,开展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确保扶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这个县让每位领导干部走村进屯,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致贫原因,并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村班子软弱涣散等类型。在贫困户中,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因缺乏技能或资金致贫户,进一步清晰了扶贫工作重点,确保因村施策、精准帮扶,保障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

  在全县90个贫困村、11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后,这个县建立了联、帮、驻、派机制,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负责制,县处级领导包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包村、屯(社区)、机关干部包贫困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新格局。

  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县发挥农牧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2010年成立黑龙江明发和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6300平方米的高标准和牛养殖圈舍基础上,今年,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共建设种公牛站、种公牛舍、育肥牛舍等4栋1万平方米,在芦河镇民权村投资200万元,建基础母牛养殖圈舍6000平方米,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企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和牛冻精和配种并以高于普通黄牛市场价格的20%进行回收,引导农民与企业合作发展和牛养殖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和牛养殖已覆盖107个村3950户,累计配种达5000头,企业已回收和牛2400头,待收和牛1500头,全县农户养殖和牛较普通黄牛可多增收近800万元。除此之外,这个县还采取贫困村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方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2014年,昌盛乡兴东村村民张连友带领25名村民筹集资金700万元成立了盛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这个县又整合农业开发、扶贫资金580万元,为合作社投入基础建设资金,目前,盛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可实现产值600万元,纯效益100万元。该合作社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就业保障,已与该村50户贫困户签订了长年用工合同,同时每天还可吸纳临时务工农民30人,年可实现农民务工收入220万元。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生活保障,今年共扶持该村贫困户95户165人,平均每人获得分红资金1200元。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这个县研究制定了“整合资金,夯实基础”方式。2014年,整合住建、民政、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1122万元,将劳动镇跃进村王大老板屯和于占海屯116户328人进行异地安置。通过“镇村引导、部门帮扶”,搬迁农户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模养殖、入企务工等途径实现了增收。

  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短缺难题,这个县充分利用全省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县的优势,2014年争取到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计划在全县90个贫困村中选择15个贫困村,采取“农户入股、财政配股”1:1比例的形式进行试点。目前,已在8个贫困村开展了试点工作,共有771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入股资金达540万元,入股贫困户可享受分红资金46万元,贷款户可节省利息21万元。

  为了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3年来,这个县新建通乡通村公路468.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泥草房2.11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租房建设项目69个,新建乡村文体活动场所96处,解决428个村屯21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电力、通讯、宽带网络全覆盖、数字电视村村通,人们生活的不断富足有力体现了“精准扶贫”给这个县的贫困群众所带来的实惠。

 
作者: 王彦斌 吴双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