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庄子》,书页间掉落了满室清辉。
那夜的月光一定很亮,庄子坐在大椿的树枝上,一抬头,被树叶切碎的月光就落了满身。盈盈的月光压弯了树枝,庄子伸出手去,掬一捧清冽的月光,随手撒去,历史的风便将月光带去了滚滚红尘。
风不住地游走,就有人感受到了风中思想的触角。于是,陶渊明灵感乍现,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蒲松龄有感而发,捡起了一枚名为“婴宁”的月光碎片,用它的皎洁透明铸成了一个天真自由,名为“婴宁”的狐女。可是,风过处,迎接它的并不都是欣喜。在穿越一段充斥着争名夺利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风中隐隐带了些许“消极避世”的骂声。
但庄子是不知道这些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在意俗世所发生的一切,他在意的,是刚刚的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只大如车轮的蝴蝶。庄子突然醒了过来,惊得满树的月光“哗哗”作响,像一群纷飞的蝶。庄子迷惑了,他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蝴蝶还是庄周。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面对庄子探寻的目光笑而不语,庄子也就笑了。他滑下树去,踏碎了满地的月光来到溪边。溪水上漂浮着月光,庄子掬起一捧,月光碎了又合,成了一轮完整的明月。一尾专食花朵、近乎透明的小鱼自由地在庄子手心游弋,扰得那轮明月闪烁不定。庄子感受到游鱼的快乐,想象它曾与谁相忘于江湖。头顶忽然有阴影掠过,切断了的澄澈的月光,许久后才如花凋落般缓缓飘下。天空中保留着大鸟飞过的痕迹,望着那片被飞翼划破的星空,庄子似有所悟,又好像心不在焉。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他的伊甸园,他可以什么都不想,不管,不在乎,只是静静享受着他的孤独。不,我们不可以说他孤独,因为他已经超越红尘,达到无欲无求。他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他,以月光为媒介,庄子融入自然,化为永恒。
不错,庄子是永恒的。不管是否有人看得到风中的月光,庄子都始终存在于那个月夜中,披着微凉的月光,享受大自然的爱抚。于后人,那是哲学的梦境,思想的圣地,带着无瑕纯净的澄澈,注定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轻掩书卷,满室月光倏忽暗淡。我俯下身去,拾起几片掉落的月光,用沉静和坚守构建我的尘世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