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23日讯 今年,望奎县望奎镇厢红五村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变废为宝,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月初,我们在望奎镇厢红五村的垃圾场看到,面对遍地堆放的葱皮、蒜皮等农业废料,村民郑喜民喜笑颜开。在郑喜民的眼里,这些垃圾可都是宝贝,因为他要把这些垃圾收集起来,沤成肥,那可就值大钱了!
郑喜民对记者说:“你别小看了这些玩意呀,它可以做肥用;以前不知道,我是从去年开始用的,效果比高价买的那些肥可好多了。”
厢红五村以种植蔬菜闻名,特别是葱、蒜。每年收获后的葱、蒜皮等下脚料难以计数。2006年,这个村在南门外设置了一处垃圾场,实行有偿服务,接受所有垃圾,统一处理。垃圾有了存放地,却并未万事大吉。数十吨的废弃物堆在一起,不仅有葱、蒜皮的剌鼻气味,腐烂后的臭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今年春天,郑喜民突发奇想,他把大量废弃的葱、蒜皮的腐烂物作底肥,结果大出意外,葱蒜皮肥不仅杀菌、增肥,还大大改善了土质。今年郑喜民采用葱蒜皮做底肥种的大葱和大蒜均获得了大丰收,而且由于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品质超好,引来不少客商的抢购。
连郑喜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无心插柳”居然在村里演变成一场微型的“技术革新”,如今,葱、蒜皮垃圾成灾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村还掀起循环经济热潮。农民种植葱蒜,企业加工、生产葱蒜后废弃的葱蒜皮沤肥还田,仅此,全村一年就可增收近10万元。望奎县望奎镇厢红五村党总支书记靳玉忠对记者说,今后要把这个技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农民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