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阴雨天,8月25日清晨,一抹明明亮亮的晨曦透过窗帘缝隙挤进房间,郭佰会的心也跟着明亮起来,连忙起身下炕,拉过自制的轮椅,把妻子抱进去,推到院子里。
郭佰会,绥棱县后头乡二井村八组农民。26年前,他的妻子突然全身瘫痪,曾经的幸福家庭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为了实现给妻子一辈子幸福的承诺,26年,他苦苦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妻子变成会说话的“植物人”
1987年,经人介绍,23岁的郭佰会与本村21岁的姑娘郭丽走上了婚姻殿堂。
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一年后,儿子郭忠孝出生,小家伙健康聪明,每天辛苦劳作后,回到家里望着襁褓里可爱的孩子,夫妻俩疲乏顿消,不自觉地按着儿子成长的年谱,规划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谁知,灾难就在这个时候悄悄向这个家庭靠近。孩子刚满周岁时,郭丽突然感到四肢无力,腿脚发软,走路时左腿右腿直打架,“许是最近没休息好吧,恢复几天可能就好了。”郭丽心里寻思着,没跟丈夫提起。
那是一个早晨,郭丽刚下地,就摔倒在炕沿边上,郭佰会连忙跑过来扶起妻子,还责怪她不小心。郭丽苦笑一下,把最近身体的异样说给了丈夫。
“一定是哪儿出毛病了,别害怕,我带你检查一下去。”
郭佰会直接领着妻子到哈医大二院做了核磁共振。经专家诊断:郭丽患上了颈椎弯曲压迫神经综合征。
看着一长串病名,郭佰会还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满怀期待地等着医生开出治疗方案。
“这种病,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只能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全身瘫痪。”
医生的一翻话,如晴天霹雳,几乎要把这个敦厚的农村汉子打倒,稳了好一阵子,郭佰会来到妻子面前,轻描淡写地说,没啥事,养养就好了。面对郭丽狐疑的眼神,郭佰会泪如雨下,一把抱住了妻子:“你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昂贵的医疗费用很快掏空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夫妻俩含着眼泪回到了家里。
从此,郭佰会变成了全职“保姆”,什么重活也不让郭丽插手,每天想方设法逗妻子开心,这个憨厚的男人,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换回妻子的“新生”,然而,却事与愿违,郭丽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先是手脚不听使唤,渐渐地全身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最后只能头部简单活动,整个人变成了会思想、会说话的“植物人。”
家里的“半边天”塌了,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
望着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郭佰会擦干泪水:“没关系,有我呢。”
只要听说有偏方能治好妻子的病,郭佰会就四处讨来,可是这些偏方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这让他一次次充满希望后再一次次失望。
病,不但治不好,而且越来越重,郭丽心如死灰,决定不再拖累郭佰会,一次次地劝他重新再组合一个家庭。一些好心的村民也劝他:“离了吧,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然而,郭佰会从来没有过弃郭丽而去的想法:“她嫁给了我,我就是她这辈子最大的依靠。”
照顾瘫妻、赚钱养家,这几乎是一对天生的矛盾,照顾妻子,就不能外出打工赚钱,生活给郭佰会以常人不能承受之“重”,多少个日子,抽着闷烟对着窗外发呆,然而转身面向妻子,他就一脸春风,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妻子唯一的生存希望,为了瘫妻,再难,他也要坚持下去。
走一步带一步,26年不离不弃
既要照顾患病的妻子,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既当爹又当妈,细心照料和抚养儿子,郭佰会每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
郭佰会忙碌时,郭丽是忠实的“观众”,不管是家里家外,郭佰会都会用自制的轮椅带上妻子,一步不离。
“照顾病人,也不用天天用眼睛盯着吧?”
面对记者的提问,郭佰会给讲起了两段让他心惊肉跳的经历。
有一年秋天扒苞米时,郭佰会把妻子推到地头,找了一处向阳的地方安置了妻子,自己就钻进苞米地里扒苞米,等他扒到地头,回头一望妻子不见了,郭佰会几个箭步穿到地头,见妻子连车带人被风刮到了壕沟里。
他连忙把妻子抱了出来,泪水一下子涌进眼眶,不停地自责。打那以后,再忙农活,他都会把妻子放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
第二个经历也发生在秋天。那天,郭佰会驮着3大筐青菜到市场上去卖,可没等青菜卖完,就接到邻居打来的电话,说妻子在家里出事了,他顾不得手里的青菜,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到家后,发现妻子手脚冰凉,嘴唇发紫,不停地抽搐着。他连忙把妻子送到了县人民医院,经过一番抢救,郭丽才脱离了危险。
从此,无论干什么活,郭佰会都会隔一小会儿,就到妻子身边看看。
由于病情的原因,妻子只能仰面躺着或趴着。所以他要经常给妻子翻身,每天要翻十几次,而且翻身要十分小心,动作慢了、快了都会让妻子全身疼痛,甚至浑身抽搐,严重时波及到心脏,所以,他不放心任何人照顾妻子,事无巨细,全由他一个人承担。
贫困的家庭,吃点肉类浑腥菜,都是奢侈的事,可是郭家的肉常常坏到扔掉。原来郭丽看到丈夫屋里屋外的辛苦忙碌,很心疼,饭桌上有什么好吃的,就找各种借口不吃,想留给丈夫,而郭佰会却想,这顿吃不下,下顿吃吧,留来留去,仅有的几块肉也变质了。
郭佰会就耐心地给妻子讲解,你营养跟上去了,身体才会硬朗起来。为了给妻子补身子,郭佰会把鸡蛋都存起来,每天煮一个给妻子吃。小园里的青菜下来了,头几茬他都舍不得吃,每天都起大早用自行车把青菜驮到距家10多公里的县城农贸市场去卖,给妻子换点营养品和药品。
人们常说,照顾病人、抚养孩子一天两天能做到,一个月两个月能做到,几年或许也能做得到,但这26年如一日,尽职尽责、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实在是不容易。邻居郝玉霞感慨地说:“媳妇病成那样,整天就那么不死不活的,既得喂饭,又得帮助擦屎擦尿的,一般人真做不到。”
一万个日日夜夜,为了照顾妻子、抚养孩子、操持家务,费尽了心血,如今才50岁的郭佰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曾有村民问他“老郭啊,你娶郭丽后悔不?”他笑呵呵地说:“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就是缘份,后悔啥。”
病妻是宝
“她从小就挺不幸的,我不对她好点,老天对她就太不公平了。”说起妻子的经历,郭佰会眼神里充满了怜爱。
郭丽6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刚比锅台高的小丫头就开始灶上灶下的忙活,做饭、做家务。10岁大的时候,就顶一个大人,“家里家外一把手”,生活的艰难,让小郭丽特别懂得感恩,嫁给了个知疼知热的丈夫,她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采访中,倒是郭丽话显得特别多,而老实的郭佰会只在一旁憨笑。在他眼里,妻子能说话、有思想,遇事能出出主意,“这比啥都强啊!”
春天了哪块地该种啥,秋天了粮食应该怎么个卖法,小到一顿饭吃什么,大到居家过日子怎么打算,每一件事郭佰会都会事先跟妻子商量,郭丽这个“炕头军师”也当得有滋有味,就靠一张嘴参与着全家的生活。
人有病就容易心烦,更何况卧床不起的病人呢?病痛的折磨经常让郭丽无缘无故就发火。
一天后半夜,睡得正沉的郭佰会被妻子一阵叫骂声吵醒,睁眼一看,妻子正瞪着大大眼睛看着自己,一脸余怒未消的样子。
“大晚上的不睡觉,你干什么啊?!”
谁料郭佰会话音刚落,郭丽的眼泪就扑扑簌簌地流了下来,郭佰会连忙上前小声劝哄。
郭佰会哄妻的法宝就是那些泛黄的结婚照片,照片上,郭丽一双大大的眼睛镶嵌在圆圆的脸上,看起来赏心悦目,夫妻二人瞬间“回到”了刚结婚那段快乐日子。
郭佰会是个热心肠,左邻右舍,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把妻子安顿好后,就去帮忙。妻子也支持他的行为,“过日子,哪能死门子嘛”。
郭佰会,成了全村人的样板。有一位村民跟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咱们村谁家夫妻不和,只要提提你,马上就停止争吵,重归于好,你的影响力可不小啊!”
儿子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特别懂事,也成了爸爸最好的帮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到农忙季节,他都跟老师请假在家照顾妈妈。2006年,儿子高中毕业后,他和妻子商量让儿子去参军,儿子死活不同意,原因是在家里可以跟爸爸一起照顾妈妈,帮助分担一下家里的重担。郭佰会坚决地说:“我们这辈子是走不出去了,不能让你再困在家里呀!”
2006年12月10号,儿子含着热泪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几个月后的部队里就传来了好消息,儿子不但顺利的度过了新兵训练期,还获得了嘉奖,几百新兵里只有两个人获此殊荣。
郭佰会26年如一日照料妻子动人故事,换来了爱的声援。1998年,在绥棱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给他们夫妻办理了低保,每逢年节,县乡村都组织干部来他家问寒问暖,送米送面、送肉送菜。他的事迹也变成了一股流动的正能量,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2015年,他被绥棱县评为“十佳百模”,成为最美绥化人。
采访结束,过午的阳光打在简陋的院落里,园子里稻穗压枝,院子里鸡犬相闻。送我们出门后,郭佰会把妻子推到阳光下,操起铁锹继续劳作,夫妻俩有说有笑,走出很远,还能听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