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青冈推出四种产业扶贫路径
http://suihua.dbw.cn   2015-09-16 17:28:58

  东北网绥化9月16日讯 “我每月能赚2000多元钱,爱人在其他企业打工也能挣上3000元左右,加上2万元的土地租金,一年下来,收入7万多元不成问题,我们不但脱了贫,日子越来越好了。”9月8日,青冈县昌盛乡的王春杰在盛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菌棚里一边工作,一边讲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2011年,这个县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份,目前仍是全省十弱县之一。为了使全县90个贫困村、11万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县领导精心谋划,瞄准致贫原因精准扶贫,突出了企业带动、村社联合、金融支撑、整合资源四种产业扶贫方式,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县发挥农牧资源优势引进了海南茂源集团和牛养殖加工项目,注册成立黑龙江明发和牛有限公司,围绕这一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与企业合作发展和牛养殖脱贫致富。2012年,投入片区资金483万元,在芦河镇益发村建设了一栋6300平方米的高标准和牛养殖圈舍。今年,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共建设种公牛站、种公牛舍、育肥牛舍等4栋1万平方米,又在芦河镇民权村投资700万元,建基础母牛养殖圈舍6000平方米,实现集中配殖和牛。同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固定资产归项目村所有,并以固定资产入股与企业合作参与分红,每年分红资金达15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补贴。目前,全县和牛养殖已覆盖107个村3950户,全县农户养殖和牛较普通黄牛可多增收近800万元。

  这个县因地制宜,采取贫困村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方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2012年,这个县利用片区资金500万元,在民政镇和众农机合作社院内建设1栋18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和3栋1200平方米日光温室,每年有200户农户直接受益,户均受益可达3000元。2014年,昌盛乡兴东村村民张连友带领25名村民筹集资金700万元成立了盛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县里整合扶贫资金580万元,用于合作社基础建设。目前,盛菇合作社共建成养菌棚20栋、出菇棚120栋、生产车间1栋,年可实现产值600万元,纯效益100万元。

  这个县作为全省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县,2014年争取到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在全县90个贫困村中选择15个贫困村,采取“农户入股、财政配股”1:1比例的形式进行试点。目前,已在8个贫困村开展了试点工作,共有771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入股资金达540万元,入股贫困户可享受分红资金46万元,贷款户可节省利息21万元。通过此种信贷方式,贫困户既得到了分红资金,又解决了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这个县积极整合发改、水利、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部门资金,在旱田改水田基础投入上给予扶持,3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万亩以上,全县水田面积达到6多万亩。2014年,利用整村投资资金200万元在兴华镇通泉村建设105栋水稻育秧大棚,引带105户贫困户发展水稻种植,全村可增收330万元,人均增收1800元。2014年,劳动镇跃进村依托紧邻县城优势,引进开发企业,在青冈六中西侧建设住宅楼4栋。为妥善安置贫困村民,整合项目资金1122万元,将劳动镇跃进村2个屯116户农民进行易地安置。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既改善了贫困户居住环境,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作者: 王彦斌 殷晓光 赵洪秋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