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张锡武 抗战到底的中国“夏伯阳”
http://suihua.dbw.cn   2015-09-11 17:04:54

  在小城望奎,一个当年抗日英雄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现在,烈士陵园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这里永久矗立着他巍峨的半身铜像。他富有传奇的一生至今让人们心生崇敬,他的大无畏的抗战精神仍在警醒激励后人勿忘国耻。1938年,现代爱国诗人高兰称他是中国的“夏伯阳”。他就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为家乡为民族血战到底的抗日名将——张锡武。

  张锡武1899年出生在望奎县正白旗屯,青年时投身绿林,报号“天照应”。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军骑兵第二旅任排长,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抗战,在三间房战斗和撤离省城战斗中立下大功而被破格晋升为新编旅旅长。

  1932年3月初,在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伪省长后,张锡武愤然脱离马占山部,率所部冲出省城,开往兰西、青冈等地,将部队改为黑龙江民众自卫军,自任司令,继续高举抗日旗帜进行抗战。张锡武作为马占山的部下能够有这一勇敢正义行动,对马占山本人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也是促使他后来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5月,马占山再举抗日旗帜。6月28日,张锡武被马占山任命为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副军长。他与军长李海青率3000多将士转战在中东路两侧,曾三袭昂昂溪,骁勇善战,战功卓著。

  同年底,当军长李海青率部撤往热河时,他决心留在这块养育他长大的黑土地上继续抗战到底。他率余部在青冈、兰西、肇东、安达、木兰、望奎等地与日寇进行周旋作战。

  12月1日,张锡武部在肇州西北的头台站与日伪军3个团遭遇。时值天寒地冻,张锡武的坐骑因未挂掌,不能驰骋,激战中坐骑被流弹击中,陷入了险境。他临危不惧,迅速换了坐骑,身先士卒冲杀在阵前。将士们在他的激励和带领下,前仆后继,奋力拼杀。经过5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最后数百名将士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才杀出了重围,转移到兰西、明水、林甸一带。在这场恶战中,虽歼灭大量敌人,但义勇军也有数百名将士壮烈牺牲。

  12月底,日伪军出动3个旅的兵力,包围了驻扎在林甸的张锡武部,并威逼利诱其投降。张锡武藐视敌人的叫嚣,率全体将士猛烈反击。一场恶战杀出一条血路,突出了包围,将部队转移到安达一带。在这次突围中,又有数百将士倒在血泊中。

  进入1933年,黑龙江境内的大部分义勇军或撤入关内,或溃散瓦解。日伪重兵死死咬住张锡武部不放,张锡武部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张锡武指天发誓:宁愿战死,绝不屈服于小鬼子。他连续数月率部与敌展开游击战,乘敌不备突袭敌人据点,夺取枪械、给养补充自己。当年秋,张锡武率部攻打安达车站时,数千日伪援军赶来并将张锡武部包围。张锡武亲临火线,爬上屋顶架起数挺机枪向敌猛烈扫射,掩护部队撤退,他本人是最后一个突出重围的。这次战斗部队损失过半。

  1934年,日伪采取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建立联保组织,网罗汉奸走狗和便衣特务配合日伪军出没山林,“围歼”义勇军余部。张锡武部活动越来越困难。但张锡武仍率部巧妙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10月15日,张锡武率部1000多人由青冈、望奎绕至肇东,拟与大赉方面的义勇军会师。由于汉奸告密,部队又遭日伪军三面包围。天上敌机狂轰乱炸,地上敌人重兵堵截。张锡武率部几经突围,未能成功,伤亡惨重,近千名将士战死疆场,最后张锡武只率10余人冲出重围。

  虽然部队打没了,但张锡武没有灰心,他决心重整兵马,再起抗日。这时,松花江下游一带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正在迅速发展,张锡武决定转入下江。为了避免途中日伪军警盘查,张锡武让部下分散着走,约定到松花江下游的通河、汤原一带集合。张锡武只身化装搭乘火车东行,不料在车上被汉奸识出,于1934年10月18日被捕。之后,张锡武被押往齐齐哈尔陆军监狱。敌人软硬兼施,劝他投降。张锡武大义凛然,重刑之下不皱眉头,重金面前不丧气节,含笑引颈,壮烈牺牲,时年35岁。自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战中,殉国将领414名,他是其中之一。张锡武是望奎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民族英雄。他不仅是黑土地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闻听张锡武将军为国殉难消息后,现代爱国诗人、我国抗战时期诗歌朗诵先驱者高兰怀着沉痛又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吊“天照应”》一诗。他在《吊“天照应”》这首诗的开头写道:“我希望这是个梦/虽然梦也梦得太凄凉/天照应/你传奇一般的英雄/你中国的夏伯阳/你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壮烈地死亡/六年来/你一天也没有忘记/为祖国,为奴隶们/你的战马/踏遍了东北/你的刀锋/指着敌人的胸膛……”

 
作者: 郝国峰 董晓波 李忠岩 唐国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徐秋丽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