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回眸间,文化正成为北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家门口看大戏,闲暇时跳舞、打太极拳,进图书馆看书听讲座……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你都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继承与时代精神倡导相得益彰,大众文化普及与精品文艺提升水乳交融,一个个文化的精彩故事正在这里上演。
北林,正全力以赴深化“人文名城”建设,向文化繁荣铿锵前行。
公共服务普惠城乡
艺术传递幸福,文化改变生活。7月2日,在嘉兴花园小区广场上,北林区社区文化节首场演出正在上演,采用快板、戏曲、歌曲等形式,在嬉笑说唱间将自己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彰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而各个农村的文化大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始终活跃着农民文化活动的身影。
今年,北林以“寒地黑土·金色舞台”、“金色田野”等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市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平台。区委宣传部根据群众需求,精心烹制文化菜单。在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已举办文艺展演4场、广场舞展演1场、家庭才艺秀展示4场、戏曲场和书画、摄影、剪纸、手工艺品作品展各1场。在乡镇“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60场演出让百姓品尝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文化深深地滋润到每个人的心田。
文艺团体蓬勃发展
繁荣文化,人才为先。2014年,先后组建了音乐家、舞蹈家、司仪、作家、影视家、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等众多专业协会,把各类文学艺术人才组织起来,支持本土书画、摄影、文学、文艺爱好者潜心创作,提升创作水平,打造精品力作。
作家协会创办了新中国以来北林区首份大型文学刊物《南泥河》,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建立了发表作品的园地,搭建了精品创作的平台。书法家协会在去年末和今年初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组织书画家30多人次送书画下乡、下厂。音乐家协会组织创作了歌曲《绥化,向前进》,并且还组织各类演出团体进行专场或深入敬老院、社区进行演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影视家协会筹备抗联题材的纪实短片,为北林区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在传承中创新,在挖掘中发展,北林区不断将优秀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泥河陶作为北林区文化产业的一支奇葩,先后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等。2012年哈洽会上泥河淘艺成为我市文化展区一大亮点,作品《绳锯木断》在第七届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上获创新产品铜奖。今年,重点推进泥河陶艺文化艺术公司发展壮大,将泥河陶全力打造成特色文化名片。
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了涉及动漫、包装制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今年,维民动漫将联合台湾Studio2团队共同创作与动物、生态、环境主题有关的动画影片,目前正在筹备《小猫巴克里》动画电影,预计2016年暑期在两岸同步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