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我给抗日名将许亨植提马灯
http://suihua.dbw.cn   2015-09-01 17:07:13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重回故乡庆安县大罗镇观瞻抗日纪念展览馆,又见到10年前建馆时我赠送的旧式老马灯,一下子激活了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就像过电影一样,70多年前许亨植将军在我们家乡一带领导抗日的鲜活斗争场面在眼前接连不断地晃动起来。

  这盏马灯历经战争岁月的侵蚀,变得锈迹斑斑。这盏马灯的灯体是用“洋铁皮”做的,底座是扁型圆筒,顶盖是弧型圆罩,中间夹着个圆鼓鼓的玻璃罩,里边的灯芯由按钮控制,可随意放大缩小,顶盖周围布满一圈细孔,烟就从那里冒出。马灯的最大优点就是风吹不灭,雨浇不熄,成为当年抗日联军指挥官最喜爱的宝贝。我结识抗联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就是由这盏马灯联缘的。

  家乡大罗镇由于地处庆安、通河、木兰的三县交界处,又背靠青峰岭,日军一入侵庆安,便把这里当做战略要地,驻扎了日军和伪警。随之抗联西征部队也来到庆安,在青峰岭相继建起十几个密营,同日军对峙,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我的家乡东山村红部屯就处在深山密林,往大山里走十几里就可以见到抗联战士以及他们住的那些土窨子、木楞子房。当时我十五六岁,正是淘出花的年龄,兵荒马乱的年月没地方去,我们一群小嘎子时常跑到大山里套山兔、打野鸡,捡拾蘑菇、猴头和木耳。由于常年在山里转悠,对每个山头河汊都熟悉,每个地方就像长在心里,方圆几十里没有我找不到的地方。1940年深秋时节,我们几个小嘎子在大柱山一带捡拾元蘑。有个穿灰布衣的年轻人走到我面前,和蔼地对我说:“小老弟,你知道去官五爷岭的路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知道呀!”接着我详细叙说了在哪里拐弯沿哪个山岗走。那个年轻人越听越糊涂,我看出他转向迷了路,便说:我带你们去吧。那人把我带到比他年长几岁的一个年轻军官面前。这人后来我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抗联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许将军对我说:“小兄弟,我们是打鬼子的抗联,你愿意帮助我们吗?”我坚定地说:“当然愿意,小鬼子太可恶了,昨天从我们屯里绑走了个人,拉到路口给杀了,我恨透了小鬼子。”许亨植拍着我的肩头说:“好样的,那你给我们当向导吧。”接着他给同去的小伙伴作了交待,我就跟着他们上路了。

  一路上,许亨植给我讲了许多抗日的故事和道理,我觉得豁然开朗了,似乎顿时长大了许多。在路上,我告诉他们哪条路上常有鬼子巡逻队出没,哪里有伪军安插着的密探。我带的路虽然难走,但很隐蔽,顺利到达了官五爷岭密营。通过一路的接触,许亨植将军认为我机灵勇敢,有意留我当交通员,那时的想法很简单,跟着抗联打鬼子,为乡亲们报仇,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事。我高兴地满口答应。他的警卫员陈云祥还把一盏马灯交给我,对我说,“这盏马灯从此以后就由你保管,为首长带路,好看地图。”

  从那以后,我就同这盏马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盏马灯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许将军都是昼伏夜出,夜间到各个密营联络部署工作,不管山路多么崎岖艰险,从不让开灯照路,只有写战斗文书或看作战地图,才允许开灯,还要用张油布蒙上。他有时也派我到大罗镇收集一些情报,买一些枪油和药品,但从不让我筹集粮食、豆油等物资,说是为了我的安全,绝不能暴露身份。

  同将军接触多了,才知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将才,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许将军早在1936年8月间就来到庆安抗日,当时他是第三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指挥了许多漂亮的战斗,特别是滚蛋岭战斗以少胜多,打得日军屁滚尿流。在滚蛋岭战斗打响之前,他曾在庆安北部的八道岗同日军发生过短兵相接的遭遇战,为避开敌人的优良装备,他带领部队经过两天两夜的奔袭,来到我们家乡的滚蛋岭,岭下横卧着欧根河,岸边茫茫草甸,长满灌木柳丛。但他们立足未稳,300多名鬼子,有的骑马,有的乘车,从铁力方向逼过来。许亨植立即集结队伍应战,双方激战在一起。因抗联部队处于河套地,没有遮蔽物,于作战不利。许亨植当机立断命令一个分队,趟水过河,占领对岸山头,用密集火力打乱了敌人的马队,封锁住了敌人的炮火。这场战斗一直打到佛晓,抗联充分发挥夜战优势,利用山头、树木、沟场作掩护,一次次向日军发起猛烈冲击,战斗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抗联虽然也伤亡了13个人,但日军留下44具尸体,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大捷。

  许亨植巧妙用兵,连战连胜,让日军望而生畏。1939年5月间,抗联三、六、九、十一军统编为第三路军,师改称为支队,改编后许亨植任总参谋长兼十二支队政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就设立在我家乡青峰岭上的神仙摞密营,当时的北满省委设立在庆安最北端的老金沟密营,南设三路军指挥部,北设北满省委机关,庆安成为当时抗联指挥中心,一时传为佳话。当然两个指挥中心也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急欲围剿,要斩草除根。但敌人“讨伐”找不到,“围剿”打不了,诈降又不成,成为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1940秋,敌人终于抓到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是许亨植的交通员在给北满省委送信途中被捕,很快叛变,向日寇提供了老金沟密营北满省委机关的情况,特别要命的是叛徒向敌人供出负责保卫省委机关安全的六支队调到外地执行任务的情报。敌人抓住难得机遇,派出由11人组成的武装队伍,化装成投奔抗联的山林队,直奔兵力奇缺的老金沟密营。首先得到这一消息的正是许亨植总参谋长。原来敌人为麻痹抗联,又把那个背叛的交通员派回密营,因为他的被捕早在第一时间就被许亨植所掌握,他一回到营地便被逮捕,经审讯这才供出上述情况。突发的情况十分火急,但神仙摞指挥部密营距老金沟北满省委密营200多里地,中间是平原地带,必须绕行到铁力山区穿行,那就要走700里地。许亨植心急如焚。他经过精心挑选看中了飞毛腿交通员于兰阁。我当时提出跟于兰阁一起去,但许参谋长没同意,说两个人反倒容易暴露,还是一个人去安全。于兰阁火速行军,日夜兼程,终于抢在敌人动手之前,把情报送给了北满省委书记金策,设计智擒了这股武装特务,保卫了省委领导机关的安全。许亨植为此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要贡献。

  许亨植将军从1936年8月进入庆安到1940年8月1日在庆安牺牲,6年间指挥有记载的对日战斗就达11次之多,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胜利。他的足智多谋连日军都惊叹不已,称他是“谋略匪魁”。为了抗战的胜利,他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1941年末,第三路军大部分将士陆续赴苏联境内整修,许亨植留在青峰岭一带指挥游击分队的战斗。由于若干个小分队孤立行动,许亨植需要在路上连续跑,以加强对分队的沟通指挥。1942年7月30日,他在圣顶山听了张瑞麟小分队的汇报后,决定8月1日返回总指挥部密营,那一次我是跟着许亨植的,只因张瑞麟工作汇报没写完,许亨植将军让我留下,等着拿报告,没想到这成了我们的诀别。

  跟着许亨植将军的只有警卫员陈云祥。张瑞麟怕路上有危险,又选派战士王兆庆护送,当他们走到青峰岭下的少凌河畔宿营做饭时,由于河套低洼无风,烟雾迟迟散不出去,此情被远在四五里地远的元宝山伪警“特进队”发现,敌人惊喜若狂,立即包抄过来。许亨植发现敌人时,为时已晚,他果断率领两名战士与敌人周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企图从三个方向突围,但没有成功。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许亨植腿部受伤,预感到自己很难活着突围,命令两名战士突围出去,自己为他们掩护,可两个战士死也不肯丢下许亨植,架起他就往外冲,敌人以更加猛烈的火力齐射过来,警卫员陈云祥胸部中弹牺牲。许亨植这才严厉命令王兆庆:“你必须要冲出去!”王兆庆突围后,敌人的火力全部集中射向许亨植,许亨植倒下了,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一窝蜂围上来,突然间许亨植又刚强地站起来,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持枪射击,把手枪中的子弹全部射向敌人,最后又击毙了敌机枪手。许亨植牺牲时年仅33岁。

  敌人把许亨植、陈云祥的人头砍下,用马箍嘴装上,拉到小烧锅屯的集团部落东门上“示众”。我们知道消息后,连夜配合鄂伦者抗日女侠关丽华为许亨植收尸,用桦树皮为他做了人头,又用木炭画了脸,然后树碑埋葬。建国以后,大罗镇政府在许亨植牺牲地重修墓地,并在县烈士陵园竖起丈余高的墓碑,寄托对他的思念。

  一代抗日名将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庆安这片黑土地上,我也把他留给我的马灯作为珍品,一直收藏在身边,也收藏在心底……

 
作者: 张雨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