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探寻增收之道
http://suihua.dbw.cn   2015-08-31 17:42:13

——兰西县拓展农业增收路径剪影

  “西牧、中菜、东稻”,兰西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新格局,既适合当地地质生态要求、又符合省内外市场需求、还能帮助农民增收。在呼兰河畔兰西的田野上,8月15日,记者看到这里的农业生产一村一品、各具特色,有的甚至标新立异,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农民增收。

  用“新、奇、绝、特”四个字来形容兰西的特色农业生产,恰如其分。

  你买啥我种啥 新

  立秋过后,南方蔬菜客商开始蜂拥至兰西县临江镇兴河村老三瓜菜种植合作社的大院内,“我要一车辣椒”、“我要两车西瓜……”客商们要买的,正是社员们种植、待卖的,让周围的农户感觉到既奇怪又新鲜。

  其实,你买啥我种啥,在这个合作社早已形成种植习惯了。老三瓜菜种植合作社既是一个合作社,又是一个销售协会。理事长裴俊学为了保证乡亲们的瓜菜能卖出去,并卖个高价,每年“五一”节前,他都亲自或打发儿子去广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全国各大城市订货、开发市场,同时在网上展示、宣传、推介。回来后,基本上让社员掐着订单种菜,秋后,当然是种啥就能卖啥,而且价格不菲。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社员402户,流转土地2000多亩。裴俊学告诉记者,因为合作社把住消费终端,市场需要啥社员们就种啥,没陪过。今年辣椒、西瓜等蔬菜、瓜果价格上扬,乡亲们可要挣大发了。

  现在,每天来该协会拉菜的南方车辆都有10多辆,所收购的绿色蔬菜还辐射到北林、兰西、青冈3个市县、10多个乡镇,收购量是“老三瓜菜种植合作社”总产量的六七倍。

  裴俊学还告诉记者,目前,兰西县像他们这样合作社加销售协会、产销“一条龙“的组织有10多家。

  农机哪里去了 奇

  “奇怪,伟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怎么少了那么多,是不是卖了?”今年春耕时,临江镇富河村的部分村民提出质疑。

  “说奇也不奇,说怪也不怪,我们合作社去年在嫩江新开发了15000亩地,拉出一部分农机具去支援有什么奇怪的?”合作社会计蔺凤春乐呵呵地向记者解释。

  原来,富河村2012年成立的伟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013年成立的忠宝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都是该村挂职副书记林忠宝,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大型农机15台(套),小型农机具40台(套),可耕种土地5万亩。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仅流转土地2000亩,根本“吃不饱”,导致大量农机闲置。为了让农机具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更大效益,合作社去年在嫩江新开发了1.5万亩耕地,等于新建了六七个原来规模的合作社。

  蔺凤春还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兰西,目前土地租赁价格飞涨,一公顷地约1万元,而在嫩江,一公顷地全部种玉米才达到1万元,何乐而不为?

  据兰西县农委负责人介绍,由于现代化大农机的推广和应用,加之合作农业的普及,可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少,异地开发,已是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后的发展趋势。

  用笨招挣大钱 绝

  虽然已进入现代化高科技时代,但兰西益品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依然用小驴拉石磨、卤水点豆腐、手工包豆包的原始方式加工东北土特食品,很多人说他们笨。然而,当人们了解到他们的产品热销大江南北,而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候,大家就会不自觉的送给他们一个字,绝。

  食品工程是良心工程,这是该公司董事长韩伟的理念。公司2009年成立后, “产、加、销”一条龙,发展至今,已流转土地5800亩,所有的作物全部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运行。生产的黄豆角、黏玉米、黏豆包等“田谷园”品牌7大类产品全部都是原生态无任何添加剂,在市场上十分走俏。

  韩伟说,公司生产的标准就是按照“自家吃的标准”,他们的产品,北方人认为不但土得掉渣,而且加工工艺笨得到家。生产黏豆包发面发在大炕上;豆包馅不但不用糖精,连南方蔗糖都不用,专用北方甜菜糖,既黏又甜,原汁原味;包豆包全由家庭妇女坐在炕头手工包。他们生产的豆腐依然延用最原始的石磨磨、卤水点,这项古老手艺,现在在城乡几近消失。

  公司土得掉渣的土特产,却成了省内外市场的香饽饽。他们生产的速冻黏玉米全部被福建最大的省级经销商包去,生产的其它产品打入哈尔滨天寿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该公司800多家实体店销往全国。公司虽然没有销售员、销售部,可每到大年前,产品保证销售一空,而且明年的订单又掐到了手里。

  因为延用原始的方法生产,公司干的都是劳动密集的活,仅有20%的利润,但韩伟依然乐此不彼,他说,每年我要给农民工开300多万元的工资,而且她们多是在家留守的妇女,你说值不值。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绝”,靠一个“绝”字,“田谷园”品牌一直拉手市场端点。

  鸭吃虫人锄草 特

  “小鸭吃虫、人工除草、全施大粪,当国家要求农业生产实现‘三减时’,我们这里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达到‘三零’,你说特不特?”在兰西县有机农业示范区暨兰西精耕农业有限公司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采访时,总经理刘宁介绍到公司独特的生产方式,充满自豪感。

  沈阳精耕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兰西精耕农业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创新型企业,公司在兰西县种植有机水稻600亩,有机杂粮200亩,在种植过程中,全程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今年,公司还投入了600多只鸭子进行除草灭虫实验,目前效果良好。鸭子在田间穿梭过程中吃草捉虫,身上的特殊气味可以阻止害虫来袭,同时游走过程中,身体不停地摩擦刺激水稻叶片,促进了水稻生长;鸭子排出的鸭粪还田,为稻田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种养结合,形成生态循环生物链,实现有机生产。

  一般水稻亩产量1500斤左右,但这里的有机水稻亩产只有700斤,而且资金投入大。水田从6月19日开始人工除草,每天100多人田间作业,一天除草成本1500多元,今年仅人工除草支出已达20多万元。

  去年,该公司试种有机水稻400多亩,经相关部门检测,191项农残、5项重金属及杀虫霜等几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有机认证标准,已获得有机认证。目前,公司生产的有机农产品品牌为“黑土皇粮”,采用O2O形式运营,在沈阳实体店公司特色餐厅消费者体验展示,并且搭乘“互联网+智慧农业”的云高速,进入兰西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溯源管理系统平台,消费者一扫二维码可直接在淘宝买到,并可查到种植过程、环境和供产销信息,买得放心。

  该公司有机水稻种植方法特,销售价格也特,每公斤大米卖30元。

 
作者: 王延安 董云峰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