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开展“双富”工程纪实
八月初秋,丰收在望。走进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新农村画卷: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面村屯相连,一排排整齐的风景树镶嵌路边,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鲜花、绿树、笑脸交织在一起,正是正兰头村开展“双富”工程的真实写照。
而这样的一个富裕村在2007年以前却是负债100余万元的贫困村,由负债100万元到积累800余万元,正兰头村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由保值到增值的蜕变,也是正兰头村做好加减法,创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务实举措。现在,贫穷落后的正兰头村变了,变富了、变美了,人变得更有精神头了。
2007年,望奎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修路、安自来水、看有线电视等一系列民生项目需要钱,而村集体负债100万元,怎么为村民干事?怎么能为村民干事?这成了刚接过“接力棒”的村党总支书记冯福坤最棘手的问题。他也想过和其他村一样长期变卖资产,把村里的“五荒”地以几十元一亩的低价发包出去,一包几十年能干很多架桥修路的事,这样就把“包袱”甩给了继任。冯福坤没有那么做,他主动发动村干部,鼓励大家集资帮助村里渡过难关,就这样,你出10万元、他拿5万元的,大家东拼西借还清了村里欠下的债务,保住了村里仅有的2000多亩“五荒”地资源。而这些“五荒”地实现了从保值到增值的升华,每亩由2007年的几十元到现在的每亩700元左右,每年就可为集体创造100多万元的价值。3年一租,拉开档次,轮回承包,平均每年可发包60公顷,形成了集体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留住了“五荒”地,种下了“绿色银行”。多年来,正兰头村靠攒集体积累了5万棵成材杨树,每棵树市场价可卖100元,这一“绿色银行”每年可升值10多万元。
做好加法,做准减法,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为老百姓干更多好事实事。几年来,村里干的每一项公益事业,村干部既是监督员又是战斗员,建办公室、修广场、安自来水,村党总支书记冯福坤带领村干部一起上。村里在环境整治上不出一分钱,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门前三包责任书》,使村民无论是生活垃圾的清运、花草树木的管理、还是路面的保洁,群众都能自觉完成房前屋后的卫生清理工作,做到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倒、东西不乱放,畜禽不乱跑。全村仅环境整治一项费用就可节省近20万元。
正兰头村“两委”班子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开展“双富”工程。村党总支带头创建了通江镇正兰头村玉米大垄栽培模式示范区,示范区以村集体为主导,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依托村党总支书记冯福坤领办的福坤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组织,采取农户自愿入社、村集体和合作社全程提供成本化、社会化服务的形式,组织全村160户农民规模经营6500亩耕地,采取统一整地、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分散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分”方式,进行集约化管理亩增收400元以上。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双汇北大荒肉业落户望奎的有利契机,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发展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500头以上大户4户,年出栏生猪3万头,年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
近几年,正兰头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5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硬化村级道路22.8公里,在全镇第一个实现村级硬化路面“屯屯通”,农户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