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庆安大罗镇二十载传承“抗战精神”不间断
http://suihua.dbw.cn   2015-08-25 16:58:19

 

这是庆安县的孩子们在新雕塑的四烈士雕像前瞻仰。  庄义彬 摄

  本报讯(贾万春庄义彬特约记者段金林)8月14日,庆安县大罗镇党委政府领导,率领当年参加过抗日斗争的老人和青少年,前往修葺一新的抗日名将许亨植烈士牺牲地墓碑前瞻仰祭扫,以寄托对抗日英雄的哀思。这所新修墓碑壮观肃穆,连同其他三个抗日烈士纪念陵园已是二十年间进行的第三次整体大修,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开始,他们每逢一个十年,都要对抗日烈士墓地进行较大修缮,并把这里当作国格和民魂的凝聚地,运用多种形式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在与抗日英雄的心灵对话中,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大罗镇地处庆安县最南端,与三县交界,置于深山区,是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早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入庆安后,就迅速占领了大罗镇,在这里建炮楼、修岗哨,设立警备队。随即西征的抗联部队也驻扎到这一带山区,相继建起12个密营,还有抗联三路军指挥部设立在这里的神仙摞峰密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当时曾发生过许多震惊全省的光辉战例,像“夜袭伪警队”、“火烧大烟馆”、“智炸鬼子车”、“激战穷棒子”等战斗,打得日寇闻风丧胆。在惨烈的对日作战中,抗联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三路军三十四大队长王凤阁四烈士都牺牲在这里,为这片土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一切成为这里最宝贵的红色资源。

  1995年六七月间,各地开始紧张筹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时的镇政府为弘扬抗战精神,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动议在许亨植牺牲地、四烈士遇难地、大罗子战斗纪念地,建立墓碑和园地,辟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一建议得到县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当时的县领导还亲笔题写了碑名和园名。由于那时受资金的困扰,墓园建得比较简陋。尽管这样,这里还是成了群众和孩子的向往之地,经常有大批人群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成了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很快10年的光阴过去,这些墓地已变得破旧不堪,碑文也有些斑驳脱落。这时的镇班子成员也换过三届,但珍爱红色资源的传统没有丢。当时党委作出决定,要倾情复制红色档案,重新对纪念地进行整合复制,打造大罗镇的“金色名片”。为此党委书记、乡长多次跑市进省,到有关部门化缘,筹集到一笔资金,先是建起抗日战争博物馆,后又建起抗日英烈廊,组织专人编写事迹材料,绘制图片,放大照片,收集了60多件珍贵文物,办起系列英模事迹展览。紧接着,又对许亨植牺牲地、四烈士遇难地、战斗遗址地进行了重新修葺和整修。群众见了齐声点赞,说:“办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看到这些展览和墓碑,那些英雄人物就好像活生生地站到我们面前,一定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中央专门发文要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节日,这更激励了新任党委书记沈玉波的激昂情怀。为此,他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系列纪念活动,并把修缮先烈墓地作为突出事项抓好。他说:“历史总是要在重要时间节点勾起回忆和反思,我们重新修缮烈士墓地,回望历史,鉴往知来,既可以传递抗日战争的精神和力量,也可以增加创造新历史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对抗战历史地位的再构架,是对抗战民族精神的再弘扬,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

  为此,该镇党委班子成员先后与县政府和民政局协调,并多处化缘筹集资金,筹集到42万多元,先对抗日博物馆、英模事迹展廊进行整修和充实,接着对许亨植牺牲地、四烈士遇难地进行了整体重建。

  许亨植烈士牺牲地原场地窄仄,纪念碑也显得低矮,不够庄重肃穆。这次他们改为钢筋骨架大理石挂面结构,碑身由1.5米增高到3米,显得更加高大庄严,碑前庭院由钢筋混凝土作基础,上面镶嵌大理板,占地面积达70平方米,四周采用不锈钢作围栏,整个陵园宏伟壮观。四烈士遇难地为突出烈士栩栩如生的亲切形象,他们采用钢筋作骨架,用石骨作雕像,塑造了身穿冬装、手持钢枪的四个虎虎生威的烈士群像,更加逼真生动、亲切感人,充分体现了四烈士大义凛然的威武形象。人们看到这组塑像,仿佛又回到当年充满硝烟的战场,又和烈士并肩战斗。许多青年和学生来这里敬献花圈鲜花,并在这里拍照留念。

 
作者: 贾万春 庄义彬 段金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