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站起来 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http://suihua.dbw.cn   2015-08-25 16:32:28

——记望奎“庆元风湿骨病研究所”所长李庆元

  他是个残疾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

  他出身中医世家,民国时期太爷就是杜蒙出了名的救治风湿骨病的专家,并一直传承到父辈。

  风湿骨病,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病。因为出身中医世家,李庆元接触的病人比普通的孩子要多,加之自己又患有小儿麻痹,看到病床上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病人,他心里比谁都难受;看到病人治愈后无法言表的兴奋,他心里又比谁都高兴。

  于是,李庆元从小就立志继承父业,并有所突破,让更多的风湿骨病人重新站起来,高高兴兴地活着;于是,“站起来,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风景”这句话,成了他以后鼓励病人的口头禅。

  1994年,21岁的李庆元从伊春卫校毕业后直接考入哈尔滨中医药大学,大学四年里,他将家传的中医实践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融会贯通,成了同学们羡慕的高材生。毕业后到父亲在拜泉县开的中医诊所实习时,就连从医大半辈子的老父亲也对这个“初生的牛犊”刮目相看了,他在诊断、治疗和配药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有时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每次都能药到病除。父亲说,家里的小笼屉蒸不下你这个大馒头了,劝他到外地独闯一番事业。

  1999年,李庆元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医师证后,来到望奎,开办了“李庆元中医诊所”。

  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而且一上台就是主角,这让同时代的年轻人羡慕不已。而李庆元却感到压力倍增,他深知,自己出身中医世家,传承不是自己的毕生追求,将中医学发扬光大才是最终目的。为此,白天,他一丝不苟地为病人看病,晚上,他常常秉烛到深夜,在中医学浩瀚的知识大海里游弋。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每年,他都要订阅5000多元的医学杂志和报纸。

  提到中药,很多人自然而然想起了药罐子,因为,几千年来,中药靠煎熬服食已成传统习惯,烟熏火燎,让病人和家属苦不堪言。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这是李庆元从医的理念。开办诊所后,李庆元就开始了将中药汤药,配制成丸药、胶囊、膏药、汤剂等方面的研究。如今,他已在风湿、股骨头坏死、脊髓炎、腰间盘突出等方面,成功研制出治疗的红药膏、丸药、胶囊等,与熬制的汤药相比,不但药性未减,而且服用方便,很受病人和家属的欢迎。2014年,在风湿骨病治疗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李庆元,在望奎县开办了“庆元风湿骨病研究所”。

  “药”香不怕巷子深。李庆元精湛的医术、热情周到的服务,被患者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后,诊所虽然在望奎一个偏僻的小街道上,依然是门庭若市。在李庆元治愈的患者群中,不仅有望奎及周边市县的,还有安徽、浙江、福建、山东、辽宁等外省的。在采访时,记者正好碰到安徽一位65岁的孙某做康复检查,据老人讲,她患病多年,严重时,不能蹲下和坐下,只能站着和躺着,没人伺候,根本出不了门,真不想活了。去年家在望奎的女婿把她接到李大夫诊所治疗,仅半年就治好了。今年能自己坐火车到姑爷家了,而且复查全好了,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李大夫才好。

  医人者,仁医也。李庆元常对工作人员说,救治患者,是医治他们身体里的病;资助患者,是抚慰他们心里的伤。对附近的敬老院和街道的孤寡老人,李庆元经常带领医护人员上门义诊,并免费送药打针。海峰镇敏三村有一村民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家里还有4个小孩,家境十分困难,几年来,一直是李庆元重点帮扶的重点。平时,经常送去治疗药物;节假日,从不间断地送去衣物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对在自己诊所看病的贫困患者,李庆元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有钱没钱,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10多年来,经他减免的医疗费,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因为,他习以为常了。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一般医院、诊所都是锦旗满墙挂,可李庆元诊所却一面都看不到。是没有人送吗?面对记者提问,李庆元憨厚地笑了,挂那干啥,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在记者再三追问下,李庆元的妻子杨继梅才不好意思地打开身后的两个大箱子,里面装的竟然全是锦旗……

 
作者: 高长升 侯良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