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积极打造“互联网+文化”平台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http://suihua.dbw.cn   2015-08-24 17:05:5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互联网+”作为一个战略构想正式提出,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新互联”时代。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本身提供了崭新的契机。

  “互联网+文化”必将大有可为。但目前,我市文化领域对互联网的应用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上,门户平台少,功能不足,渠道单一,缺乏时效性等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互联”的需求。因此,如何结合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区域发展特点的“互联网+文化”方案,就成为我市在新常态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和思考。

  考虑到我市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在现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用两到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逐步建成一个基本涵盖全市各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多层次网络互联体系,实现我市“互联网+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阶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文化互联”能力

  文化主管部门实现“互联网+文化”的基础,是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这三大网络平台。目前,我市在平台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且由于观念滞后,已建成的部分平台定位不明确,利用率低,更新维护也不到位,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影响。同时,平台单打独斗显现普遍,无法形成合力。因此,我们要对现有网络平台资源做深入系统的挖掘利用,充分盘活其服务惠民的能力。

  一、要加强网站平台建设,提高内容质量。建立健全市本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服务窗口单位的三大网络平台。文广新局网站重点做好上级扶持文化产业(惠民)政策和文化企业的对接工作,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将上级部门文化惠民政策、对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市现有文化企业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充实进去,保持实时更新,加强服务针对性和政策的引导性。群众艺术馆网站立足惠民文化辅导,在宣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相关信息的同时,通过添加数据库、上传视频等方式,实现远程艺术辅导讲座、文艺指导在线预约、排练场地在线预订等功能,方便在线惠民。博物馆网站以数字博物馆为核心进行扩展,对收藏的精品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开辟文博知识、文物法规、文物征集等栏目,切实提高网站整体的实用价值。美术馆网站除在线展示精品馆藏、鉴赏名家作品外,还可以提供美术教学视频点播、网上书画技法交流、美术品在线交易等服务内容,并定期举办各类在线书画评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互联平台作用。再好的平台建设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并加以宣传,也不能达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文化主管部门的引导优势和渠道优势,联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跨平台宣传。文化部门各网站的最新内容、活动动态都可以通过二维码、长微博等形式与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形成联动,扩大影响范围,提升宣传效果。同时依托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在对活动进行报道的同时在显著位置显示网站二维码和网址信息,方便群众使用。在进行公共文化活动需要散发的宣传品上印制网站二维码等信息,有效利用宣传资源,节约成本。通过这些方式,增强文化网络平台在群众中间的知名度,逐步形成“看家乡文化上本地网站”的氛围,以增加文化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率。

  三、要线上线下联动,切实提高惠民力度。通过在相关网站开辟问答留言栏目、微信微博实时互动等方式,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解答政策疑难。定期举办网上文化辅导、文艺创作和文化沙龙等活动,提高网站的用户粘性,更好发挥平台作用。

  第二阶段:构建多极覆盖,形成完善体系

  在第一阶段网络平台建设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基层文化主管部门网络平台体系建设的力度,拓宽文化惠民服务覆盖面积和深度。

  一、增加基层覆盖,形成文化网络站群。由市本级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督促各县(区、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工作,构建功能相对完备的文化互联,扩大覆盖面积。加强各站的友情链接交换,完善网站地图,促进站群互联顺畅,争取实现一点进入,全面开花。

  二、跨领域互联,强强联合。在文化网络平台站群化基础上,将传统媒体平台吸纳进来,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和通讯运营商的渠道优势,互联互通,积极联动。将本地热点新闻、视频回放等内容加入到文化网站的内容体系中,将各领域网站有机结合,用规模化带动品质升级。

  三、联手企业,推广移动终端,为创新文化建设注入活力。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进入互联网获取各类服务的主要平台。联合手机APP(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开发文化信息移动终端,提供增值服务,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机平台让信息和服务第一时间直达个体,另一方面也为相关企业的精确广告投放提供有效数据基础和渠道,实现双赢。最终形成一个网络综合体牵引、多个分散平台联动、海量终端交互的完整文化互联网交互服务体系,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激发文化消费需求,打通文化产业链条

  互联网以其传播优势,正在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对于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互联网作为兼容性极强的主流平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和很多行业广泛合作。很多文化企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电商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我市构建文化“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发动机和新的发展机会,以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创新化升级,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一、通过网络平台促进文化产品供求,降低成本。我市有大量民俗工艺品和民俗旅游项目资源,但由于区位特点,市场渠道打开较为缓慢,成本也偏高。通过与电商合作,将民俗工艺交易、民俗旅游项目预定、文化场馆活动推广等内容放到网络上去,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传播面积和速度,有效改善渠道效率,激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二、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促成资本合作。将我市区域文化品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信息等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及时为客商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开辟网上办事窗口,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做好充分的服务保障。

  三、立足网络平台,刺激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将传统的民俗工艺品同新时期的设计销售理念相结合,给传统披上技术的外衣。结合工艺品制作、传统剧目改编、文化传统推广于一体,对传统项目进行立体化重新包装,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大范围推广。促进现有文化场馆、设施的“虚拟化、在线化、娱乐化”,更多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文化发展和事业,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作者单位:市文广新局法规和综合调研科)

 
作者: 秦长辉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