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探访北满抗联集结地——八道林子
http://suihua.dbw.cn   2015-08-19 17:03:46

  八道林子是个地域概念,位于绥棱县半截河东北部,方圆3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南北河、白皮营、西北河和泉眼沟等地。7月末的一天,重走抗联路采访小组按照党史记载到八道林子白皮营区域,探访当时北满抗联的这个最主要集结地,体验抗联精神,寻找当年抗联的足迹。

  今天的白皮营仍然人烟稀少,山高林密。采访小组蹚小河,穿密林,艰难跋涉来到这里。通过随行的绥棱县党史办副主任陈凤胜指引,在密林深处依稀还能找出当年抗联修筑的地窨子、战壕等等的痕迹。

  陈凤胜说,当年抗联选择在八道林子密营修了一些木制房屋、泥草房和大量地窨子、掩体和工事,是由于这里面积大,河流纵横,草高林密,敌人很难靠近它,这里既无敌人驻防,又无开拓团和特务据点,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加上附近有张家湾河做屏障,日伪军不敢贸然进入,在军事上既可攻又可守,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抗联三军六师西征到这里,建起后方基地,设立了被服厂,共有3台缝纫机,四五名女战士工作。还修建了存放粮食的仓库,贮存100多石粮食。同时,这里也成为西征先遣队六军三师和六军西征后续部队的重要后方基地。1937年7月,六军军长戴鸿宾率领700多名将士到八道林子,与先遣队六军三师和原来在这里坚持抗日斗争的三军六师张光迪部会师。戴鸿宾在此先后两次召开六军西征部队师团以上干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

  1938年,为了迎接西征其他部队的到来,由王明贵指挥,又新建了一栋草木结构泥草房和大量的地窨子,挖了战壕、掩体,以使到来的部队将士有栖息之处。北满抗联先后有三批西征部队在白马石会师后,都到八道林子来休整和训练,调换服装,准备给养,部署开展黑嫩游击队作战任务。北满省委、抗联指挥部许多重要会议,以及省委主要负责人、抗联指挥员的会议都是在八道林子召开的。

  1940年6月,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朝阳山密营遭敌人破坏后,又转移到八道林子,驻扎在八道林子山区及白皮营、南北河等地。总指挥部的指挥系统和物资保障设施如总指挥部、教导队、电台室、军需处以及医院、被服厂、物资储备库等都设在此处,附近还驻有部队。总指挥部之所以设在此地,还在于便于指挥龙南、龙北抗日游击战争,也便于与北满省委之间进行联系。

  “今天通过研究抗联史,可以看出八道林子不愧是坚持长期抗日游击战争的后方基地和大本营,在东北抗联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开辟黑嫩平原游击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八道林子所起的作用,陈凤胜说党史给出了如是评价。

 
作者: 谭国军 安静 裴海涛 唐国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