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我给抗日名将许亨植提马灯”
http://suihua.dbw.cn   2015-08-19 17:03:45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前夕,我重回故乡庆安县大罗镇观瞻抗日纪念展览馆,又见到10年前建馆时我赠送的旧式老马灯,一下子激活了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就像过电影一样,70多年前许亨植将军在我们家乡一带领导抗日的鲜活斗争场面在眼前接连不断地晃动起来。

  这盏马灯历经战争岁月的侵蚀,变得锈迹斑斑。这盏马灯的灯体是用“洋铁皮”做的,底座是扁型圆筒,顶盖是弧型圆罩,中间夹着个圆鼓鼓的玻璃罩,里边的灯芯由按钮控制,可随意放大缩小,顶盖周围布满一圈细孔,烟就从那里冒出。马灯的最大优点就是风吹不灭,雨浇不熄,成为当年抗日联军指挥官最喜爱的宝贝。我结识抗联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就是由这盏马灯联缘。

  从那以后,我就同这盏马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陪伴在身边。许将军都是昼伏夜出,夜间到各个密营联络部署工作,不管山路多么崎岖艰险,从不让开灯照路,只有写战斗文书,或看作战地图,才允许开灯,还要用张油布蒙上。他有时也派我到大罗镇收集一些情报,买一些枪油和药品,但从不让我筹集粮食、豆油等物资,说是为了我的安全,绝不能暴露身份。

  同将军接触多了,才知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将才,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许将军早在1936年8月间就来到庆安抗日,当时他是第三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指挥了许多漂亮的战斗,特别是滚蛋岭战斗以少胜多,打得日军屁滚尿流。在滚蛋岭战斗打响之前,他曾在庆安北部的八道岗同日军发生过短兵相接的遭遇战,为避开敌人的优良装备,他带领部队经过两天两夜的奔袭,来到我们家乡的滚蛋岭,岭下横卧着欧根河,岸边茫茫草甸,长满灌木柳丛。但他们立足未稳,300多名鬼子兵,有的骑马,有的乘车,从铁力方向逼过来。许亨植立即集结队伍应战,双方激战在一起。因抗联部队处于河套地,没有遮蔽物,地形不利。许亨植当即立断命令一个分队,趟水过河,占领对岸山头,用密集火力打乱了敌人的马队,封锁住了敌人的炮火。这场战斗一直打到佛晓,抗联充分发挥夜战优势,利用山头、树木、沟场作掩护,一次次向日军发起猛烈冲击,战斗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抗联虽然也伤亡了13个人,但日军却留下44具尸体,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大捷。

  许亨植巧妙用兵,连战连胜,让日军望而生畏。1939年5月间,抗联三、六、九、十一军统编为第三路军,师改称为支队,改编后许亨植任总参谋长兼十二支队政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就设立在我家乡的青峰岭上的神仙摞密营,当时的北满省委设立在庆安最北端的老金沟密营,南设三路军指挥部,北设北满省委机关,庆安成为当时抗联指挥中心,一时传为佳话。当然两个指挥中心也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急欲围剿,要斩草除根。但敌人“讨伐”找不到,“围剿”打不了,诈降又不成,成为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1940秋,敌人终于抓到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是许亨植的交通员在给北满省委送信途中被捕,很快叛变,向日寇提供了老金沟密营北满省委机关的情况,特别要命的是叛徒向敌人供出负责保卫省委机关安全的六支队调到外地执行任务的情报。敌人抓住难得机遇派出11人组成的武装特务,化装成投奔抗联的山林队,直奔兵力奇缺的老金沟密营。首先得到这一消息的正是许亨植总参谋长。原来敌人为麻痹抗联,又把那个背叛的交通员派回密营,因为他的被捕早在第一时间就被许亨植所掌握,他一回到营地便被逮捕,经审讯这才供出上述情况。突发的情况十万火急,但神仙摞指挥部密营距老金沟北满省委密营200多里地,中间是平原地带,必须绕行到铁力山区穿行,那就要走700里地。许亨植心急如焚。他经过精心挑选看中了飞毛腿交通员于兰阁。我当时提出跟于哥一起去,但许参谋长没同意,说两个人反倒容易暴露,还是一个人去安全。于兰阁火速行军,日夜兼程,终于抢在敌人动手之前,把情报送给了北满省委书记金策,设计智擒了这股武装特务,保卫了省委领导机关的安全。许总参谋长为此作出了功不可磨灭的贡献。

  许亨植将军从1936年8月进入庆安到1940年8月1日在庆安牺牲,其间指挥有记载的对日战斗就达11次之多,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胜利。他的足智多谋连日军都惊叹不已,称他是“谋略匪魁”。

  一代抗日名将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庆安这片黑土地上,我也把他留给我的马灯作为珍品,一直收藏在身边,也收藏在心底。

 
作者: 韩万发 张雨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