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87岁的耄耋老人,为写一部抗日战争史料专著,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跑遍全县村屯,走访调查500多人次,几乎找到抗日战争所有的知情人,收集了大量文献性资料,历时十余载,终于完成翔实记录侵略者罪行,以及民众奋勇抵御外侮的长篇巨著《庆安抗日风云录》。这位老人就是庆安县政协联谊会会长、新胜乡关工委副主任王捷。
那年,王捷应邀给学生讲爱国主义教育课,当讲到入侵的日寇杀人放火场景时,学生们一脸茫然,竟无动于衷。当时王捷心中猛然颤抖,有种被火灼伤的感觉,他深知年青的一代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越来越淡薄了,已经很难领悟到那个时代的悲惨和伤痛。尤其是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越来越少了,自己应当抓紧时间抢救那段历史资料。王捷以他古稀高龄立下志愿,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写出来留给子孙后代。
为此,王捷从那时起,决定走访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或知情人,写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庆安抗日战争史书以教育后代。从1998年7月他开始了艰苦调查,他首选了最偏远的丰田乡,当走到呼兰河河套时,他感到双腿像棍子一样僵直回不过弯来,只好躺在路旁灌木丛中休息一会儿,由于过度疲劳,一躺下竟然睡过去了。一觉醒来,猛然看到不远处有两只狼,坐在地上瞪着大眼睛看着他,王捷急中生智把自行车前轱辘立起来,两个家伙吓得仓惶而逃了,王捷禁不住有些后怕。
当他回来向家人叙述这惊险一幕时,儿女们都惊得目瞪口呆,把车子给他藏起来,再不让他出门了。一向温和的王捷动怒了,生气地说:“你们以为这样做是关心我吗?其实是害了我,一天完不成我的夙愿,我就抓耳挠腮般难受,死了都闭不上眼晴!”家人没办法只好由他的性子去做。
在奔波调查的日子里,艰苦和困难总是如影随形。有一次他到同乐乡一撮毛屯去调查日寇追杀抗联遗孤情况时,知情人恰巧到新青山林场走亲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王捷一听着急了,蹬起自行车就往林场赶,他一天骑车上百里地,累得浑身像散架子一样,手一个劲的剧烈颤抖,招待所工作人员看他那个样子,就说:“老爷子,你这不是傻心眼儿吗!就不会等几天?”王捷苦笑着说:“年青人你不懂啊!抗日战争知情人为数不多了,都已七老八十了,有些人今天晚上脱了鞋袜,不知明天早晨能不能再穿上了,我得抢救史料啊!”
2004年的初冬,他去建民乡建发村前曲家屯采访,还下起小雪,他手指很快冻麻木了,小解之后,他怎么也系不上裤扣了,只好一手提裤子,一手推车子前行。在这里采访结束以后,雪越下越大,主人说啥也不让他走,百般挽留他。王捷想到时间是宝贵的,住下白白耽误了一下午,便谢绝了主家好意,推起自行车上路了。雪后的土路粘车轱辘,走几步一抠泥,推着车子走到下一个屯子。
王捷调查史实非常严谨,他认为写史是给后人看的,应当准确无误。他在调查“智擒收降团”事件时,发现有个环节与史料记载有出入,为了弄清事情真伪,他一直往事发地跑了7趟,找遍了所有知情人,还翻阅了5本有关资料,直到弄清事实。
王捷在十多年的走访过程中,行程几千里,跑遍全县所有村屯,共收集资料20多大本,记下30万字的资料。待所需资料齐备后,当时老人已经78岁高龄了。他为集中全力写好这本书,他搬到在外经商的大女儿家,自己做饭自己生火,说是做饭其实就是以方便面为主,还时常废寝忘食。他有心脏病,早博每分钟偷停二三次。为此他身边总放着速效救心丸等多种药物,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写作,就是怕自己“临走”之前完不成这部著作。
王捷书写抗战历史,并没有到此为止,在此以后,他笔耕不辍,每年都有记叙抗战历史的文稿在报刊上发表。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他写作的激情大发,抱病写了5篇史料,先后被《庆安县文史资料》、《格木克河文艺》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