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张锡武 抗日名将英魂留千古
http://suihua.dbw.cn   2015-08-19 17:03:45

  张锡武,1899年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东郊镇正白前二村。青年时期投身绿林,报号“天照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麾下任别动队副队长,新编旅旅长,东北民众自卫军副司令。1932年任黑龙江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副军长,同年底任黑龙江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司令。张锡武参加过著名的江桥抗战和三间房战斗,随同马占山将军向日本侵略者打响了抗战第一枪。

  1932年3月初,在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伪省长后,张锡武愤然脱离马占山部,率所部冲出省城,开往兰西、青冈等地,将部队改为黑龙江民众自卫军,自任司令,继续高举抗日旗帜进行抗战。张锡武作为马占山的部下能够采取这一勇敢正义行动,对马占山本人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也是促使他后来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5月,马占山再举抗日旗帜。6月28日,张锡武被马占山任命为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副军长。他与军长李海青率3000余将士转战在中东路两侧,曾三袭昂昂溪,骁勇善战,卓有战功。同年底,当军长李海青率部撤往热河时,他决心留在这块养育他长大的黑土地继续抗战。他率余部在青冈、兰西、肇东、安达、木兰、望奎等地与日寇周旋血战。

  1932年12月1日,张锡武部在肇州西北的头台站与日伪军3个团遭遇。时值天寒地冻,张锡武的坐骑因未挂掌,不能驰骋,激战中坐骑被流弹击中,陷入险境。他临危不惧,迅速换了坐骑,身先士卒冲杀在阵前。将士们在副军长的激励和带领下,前仆后继,奋力拼杀。经过5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最后数百名将士与敌展开了白刃战才杀出了重围,转移到兰西、明水、林甸一带。在这场恶战中,虽歼灭大量敌人,但义勇军也有数百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2月底,日伪军出动3个旅的兵力,包围了驻扎在林甸的张锡武部,并威逼利诱其投降。张锡武藐视敌人的叫嚣,率全体将士猛烈反击。经一场恶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出包围,将部队撤到安达一带。在这次突围中,又有数百将士倒在血泊中。

  进入1933年,黑龙江境内的大部分义勇军或撤入关内,或溃散瓦解。日伪重兵死死咬住张锡武部不放,张锡武部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张锡武指天发誓:宁愿战死,绝不屈服于小鬼子。他连续数月率部与敌展开游击战,乘敌不备突袭敌人据点,夺取枪械、给养补充自己。当年秋,张锡武率部攻打安达车站时,数千日伪援军赶来并将张锡武部包围。张锡武亲临火线,爬上屋顶架起数挺机枪向敌猛烈地扫射,掩护部队撤退,他本人是最后一个突出重围的。这次战斗之后,部队损失过半,元气大伤。

  1934年,日伪采取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建立联保组织,网罗汉奸走狗和便衣特务配合日伪军出没山林草莽,“围歼”义勇军余部。张锡武部活动越来越困难。但张锡武仍率部巧妙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10月15日,张锡武率部1000余人由青冈、望奎绕至肇东,拟与大赉方面的义勇军会师。由于汉奸告密,部队又遭日伪军三面包围。天上敌机狂轰乱炸,地上敌人重兵堵截。张锡武率部几经突围,未能成功,伤亡惨重,近千名将士为抗日救国战死疆场。最后张锡武只率10余人冲出重围。

  虽然部队瓦解了,但张锡武没有灰心,他决心重整兵马,再起抗日。这时松花江下游一带我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正在迅速发展,张锡武决计转入下江。为了避免途中日伪军警盘查,张锡武遣散随从,约定到松花江下游的通河、汤原一带汇合。10月18日,张锡武只身登上火车,当抵达比干车站时,被日本宪兵发现,被捕,押至齐齐哈尔伪陆军监狱。日军软硬兼施,张锡武在敌人的利诱,酷刑下,含笑引颈,从容就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35岁。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的十四年抗战中,众多将领为国捐躯,张锡武为其中之一。

 
作者: 侯良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