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双岔河镇 美丽乡村文化为魂
http://suihua.dbw.cn   2015-08-18 16:33:00

  近日,记者坐车行驶在绥棱县双岔河镇,白色的乡村公路,蜿蜒伸展,一个又一个村庄,被绿树和鲜花环抱。走进镇内,只见1.5公里的商业街宽阔笔直,公路两侧绿树成阴,1.4万平方米高标准的精品小区映入眼帘,农闲的村民在小区里悠闲地聊着天……

  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双岔河镇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加大楼盘开发力度,营造秀美、宜居、和谐生活环境,让居民尽享福祉。

  这个镇相继投资4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步行商业街,拓宽镇内道路,道路由原来9米扩宽到13米。道路两侧全部实现硬化,新建排水管道1500延长米。并本着见空插绿、见缝插花的原则,强化镇内绿化建设。环境的改变,不仅增强居民幸福感,也让大家的精神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镇党委书记肖福凌说,根据双岔河镇的实际情况,3年内将采取重点屯重点建、基础好抓完善、一般屯搞维护、偏远屯抓撤并、小城镇吸引人五种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下庙子屯,几名工人正在挥锹铲土平整绿化带。下庙子屯是双岔河镇富民村的西入口,主要交通线路穿屯而过。今年确定这个屯为重点,全面加大建设力度。共投入资金240万元,整修路肩1.8万延长米,统一建设标准化厕所150个,清理边沟9000延长米,铺装彩砖人行道1800平方米,全面改善屯容屯貌。

   在富民村村委会大院,焊花飞溅,机声欢唱,已成了备料场和临时加工点,工人们正在焊接栅栏。

   走进双岔河镇富民村村委会,会议桌上、凳子上、窗台上,四处摆放着一些老物件,或是一架老纺车,或是一盏马蹄灯,一台老摇车上还标着年代,斑斑锈迹掩不住时光的印迹。到现在,已经收集生产生活文物200余件,一个个老物件让人们记住了过去。

  富民村既注重物的美丽,更注重人的美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乡村主题文化,以此提升农民素质。在下庙子屯,700米民俗文化长廊已初见模样,200块展板上展现了东北人曾经的生产生活场景和民俗文化。这个屯正在筹划建设民俗文化展示馆和民俗文化广场,把过去和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集中进行展示。在王庆阳屯,书写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板悬挂在村广场四周和百姓门前。村民们在休闲中可以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素质。

  永生村吕亚东屯路两侧绿意融融,统一整齐的铁艺栅栏上一块块体现传统中华孝道文化的24行孝图,使小屯充满了文化气息。这个屯着力打造孝道文化一条街,以孝治屯,以孝感人,促进村民和谐团结。

  “以前门前屋后都是土路,环境极其脏乱差。如今,土路变成了白色路面,街道两侧绿树环绕,环境越来越优美。民俗文化长廊还为村里增添了文化气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化素质。”站在文化长廊前欣赏图片的村民梁昌感慨地说。

  三分建,七分管。这个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美丽乡村维护责任制状,落实责任,自觉维护建设成果。与基层党建相结合,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维护屯内环境卫生保洁,确保美丽乡村永远美丽。

 
作者: 赵洪秋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