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庆安农村探索出四种“医养结合”新模式
http://suihua.dbw.cn   2015-08-13 17:32:05

  东北网绥化8月13日讯 身边没有子女亲人,一旦生病有个闪失,只好拖着羸弱的身体自己前往医院就诊,这是庆安县农村不少老人面临的生活状况,看病难困扰着许多居家老人。最近笔者在庆安村屯跑了一圈,欣喜地看到这个县乡村已经找到了破解良策,这就是不拘一格建立灵活多样的“医养结合”体,充分整合利用乡村尚不充盈的医疗资源,为居家老人开展助医服务,延伸了医养一体的服务链条,老人拍手称赞:“这等于把健康‘保护神’送到了我们身边,有病再也不发愁了”

  庆安县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2.4万人,几乎都程度不同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体弱多病已成为常态,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这些老人中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有3900人,占到老人总数的16%。他们一旦有病,就惊动四邻,不仅自己出门看病辛苦,也拖累亲朋乡邻。这种状况,引起县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最需要就是医疗和康复,尤其是失能和空巢老人,一旦生病日常照料成了大难题,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既不现实,老人自己也不情愿,能否找到一条让老人既不离家又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的居家养护呢?他们通过调查分析,深感只要整合挖掘,利用好现有农村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和改进医疗功能,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一条新路。从去年他们开始进行深入探索,逐步摸索出四种“医养结合”模式。

  开设家庭病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对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开展身体普查,逐个建立档案,并选择5000个行动不便、疾病缠身的重点老人做为照料对象,在这些家庭建立起医养病床。然后与其较近的乡村医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相关事宜,由老人自己选定的医生、护理和康复技术人员组成医疗服务团队,定期进行巡诊医疗服务,并负责双向转移、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等事项,确保居家医养的老人得到及时优良的救治。民乐镇民乐村村医刘闯是西医,父亲刘海臣是中医,父子俩联手在村里建起87张家庭病床,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利用针灸、拔罐、推拿、理疗等多种医疗技法,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医疗服务。六家子屯有个76岁患者,患脑出血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起。自打建立家庭病床后,刘闯天天到家为老人测血压、做针灸,勤翻身,卧床三年从来没发生褥疮,病情一直很稳定。

  建立院落病房。对于那些住地偏远,居民分散的村屯,他们采取建立院落病房的办法,实行集中医养。其做法就是选择那些房屋较宽敞的农户,安置三四张病床,负责诊治的医生到病区查房,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康复。欢胜乡永利村村医杨广庆原是省一家大医院的中医,有很深的造诣,前来就诊的患者较多。根据这个村居地分散的情况,他在4个屯子建立起院落病房,有计划的进行巡诊查房,方便了患者。胡家店医疗点上有个患者,已经81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并出现窦性心律,曾几次发生病危。进入院落病房以后,杨广庆对他进行精心治疗,使老人病情始终保持稳定。

  成立照料中心。对于那些集体经济较殷实的村屯,他们还利用闲置学校、空房等,成立医养服务照料中心,设立病床、开办食堂,为老人提供集中食宿。村医利用早晚时间到中心开展常规诊治、理疗等方面的服务。久胜镇鲜丰村是个朝鲜族村,村里的年轻人多出国打工,有48位老人成为空巢老人,村里成立了白天照料中心,把他们集中在中心提供助餐、助浴、助洁、护理等项服务,也开展一些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活动,中心日间照料,晚间由监护人接回家。对于那些有病请征兆的则留在中心,由值班医护人员监护,避免了意外发生。84岁的禹相成有老年冠心病,医生在例行检查发现有异常表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了老人安全。

  开办住院分部。久胜镇久旭村村医张艳春独创丹田喷洒疗法接骨,特别擅长复位远端关节骨折,患者络绎不绝。张艳春不仅在村里卫生所办起住院部,还利用村民住房办起住院分部,设有80多张老人康复床位,老人到这里康复养老十分方便又实惠。杨二麻子屯有个83岁的患者走路不慎,造成肢骨胫多处骨折,由于老人年岁大,离卫生所又远,就住到住院分部,张医生每天对他进行喷洒治疗,配合针灸、理疗,患者两个月就能下地走路。老人说,“不离乡不离土就把病看好了,天天能见到熟人圈子,心里高兴呀,病自然也好得快,我们乐意接受这样的医养方式。”

 
作者: 张雨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