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走进祯祥镇,让记者感到惊诧的是这个位于青冈县西北一隅的偏僻乡镇,几年来发展得竟然如此大气、秀美。这里,街道宽敞、路灯别致,绿树成荫、鲜花吐芳;这里,楼房林立、造型新颖,广场敞亮、设施齐全。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是一个“北疆小镇”。
走进小镇,记者发现,这里虽然处处宽敞明亮,但街上行人却寥寥无几。陪同采访的祯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农民大多数都到镇里的镇开发区上班去了。
近年来,祯祥镇围绕“企业牵动、政府主导、产业支撑、四化统筹”的总体发展思路,正向着农村城镇化、城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四化”之路大阔步迈进,新农村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和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
被祯祥人称为“盐碱地长出的工业园区”,就是这里的“一区五园”六大产业园区。“一区”,是五福桥经济开发区;“五园”分别是城东昊方绿色食品产业园、城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城北农民就业园、城南物流产业园和畜牧产业园。“一区五园”承载了大董农业、泓辉淀粉、郎晨农业、吉兴饲草、瀛世达木业、恒信肉羊、广银秸秆、万家灯火灯具、同泰粮食仓储等10个产业项目,总固定资产达10亿元。园区建设布局合理、整齐划一,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据介绍,祯祥镇这些已投产和正建设的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3亿元、税金1900万元,
不长庄稼的盐碱地长出项目、长出企业、长出产业,不但推进了祯祥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同时也推进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祯祥镇依托工业优势,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他们依托昊方集团黏玉米加工项目,中低产田旱改水项目,特色种植项目引进相关产业加快土地集约,三年来,通过企业牵动、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经营、土地代耕全镇完成土地集约经营18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69%。
工业引带,让祯祥镇走向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农民为主体组建22个大型合作社,以黏玉米速冻项目为牵动,将生产的黏玉米穗供给速冻企业,玉米秸秆作为加工原料供给酿酒企业,产出的优质蛋白饲料供给生猪养殖企业,牲畜粪便供给有机肥厂生产绿色有机肥料,再供给农业合作社用于玉米种植,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企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工业、农业共同发展、齐头并进,也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保证。据统计,这里的农民以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每亩土地可得到保底分红650元,每户年可收入1.6万元;入股后的农民进城务工,又增加了一笔额外收入。祯祥镇共有人口5.4万人,仅“一区五园”,就可安置1.2万人就业,农民进入企业务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每户年收入约3.6万元,仅此两项农民户均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祯祥镇领导决定在5至10年内,将本镇倾心打造布局合理、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青冈县第二个区域中心城市。2012年至今,全镇建设总投资达5.41亿元,建成住宅楼、商服楼共45栋24.44万平方米,共吸纳3270户农民入住。
让进城农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这是祯祥镇领导的承诺和保证。进入企业务工农民,由企业缴纳“三险一金”,并免收物业费、取暖费。同时,农业合作社种植地产应季蔬菜,解决进城农户吃菜问题。另外,建设“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中心,切实解决农民后顾之忧。镇里还成立城镇管委会,整合城管、环卫、物业、文化多个部门的服务职能,为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实施“院镇共建”工程,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适应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需要,为城镇工业化提供人才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