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正在儿童游乐场玩旋转木马
放假后,书店是学生们的好去处。在收银台前,不少学生都在等候交款。
放假了,终于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了。某影院内,一个小女孩正在看片花介绍。
进入7月以来,各中小学校以及大中专院校纷纷放假,正式开启“暑期模式”,学生族成为我市目前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暑假之际,家长们纷纷给孩子补知识、补见识、补身体、补才艺,而伴随着各种“补”的背后是人民币数额噌噌地往上爬。这“烧钱”的暑期中,孩子的消费开支到底有多少?家长的钱都花到了哪儿?本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培训班火了
暑期伊始,各种学生培训速成班、兴趣班、辅导班便掀起了消费的第一波热浪,不少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覆盖了城市的各种媒体。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一些学校门口、社区宣传栏上,培训班广告占据了重要位置,跆拳道培训班、拉丁舞培训班、钢琴培训……各种艺体类培训学校更是异常火爆。市民王女士的女儿西西即将上小学三年级,在这个暑期,王女士选择让女儿参加英语音标培训班、舞蹈班和轮滑班。她告诉记者,之所以让孩子上英语学习班,主要是希望能预热英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将来学习时能省点力。“现在的孩子都在补都在学,咱也不能被落下啊。”至于舞蹈和轮滑,王女士说,那只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希望能有一两个特长。随后,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了30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大约都在8岁到15岁之间,发现竟有26名家长给孩子报了至少一个培训班。一位即将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范女士表示,暑假期间,她给孩子报的学习班一个月就3000元。“虽然价格不菲,但目的只想尽快帮孩子把成绩补上来。”范女士说。此外,记者还发现,平日里学生涉足不多的健身俱乐部,暑期也迎来了不少学生消费者。
娱乐消费止不住
电影院观者云集,KTV、咖啡厅、酒吧高朋满座,游泳馆人流如织。各种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因为学生的加入,人气骤然攀升。吃喝玩乐购,在这一个半月的暑假中,这些自然都是少不了的消费。聚餐、逛街、美容、外出旅游等成为不少学生的娱乐、休闲项目。近日,记者在我市某影城看到,前来看电影的学生非常多,售票口、检票口都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据影院负责人介绍,今年影院的暑期档从6月1日就开始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前来观影的市民人数增多,大多以学生为主。此外,记者还发现,逛商场、逛超市、K歌、看电影、吃饭、暑期学车等也成了不少孩子每天的固定行程。
电子产品惹火数码市场
孩子们的购物消费一年四季都不少,暑期购物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和服装。记者在市区多家电子产品卖场走访时发现,最近数码产品迎来了销售高潮。4G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机、儿童手表等都成为俏销产品,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尤其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几乎成了大学新生的“标配”。在黄河北路某品牌电脑专营店,陈女士带着即将上大学的女儿正在选购笔记本电脑。“女儿考上了好大学,我上周刚给她买了个5000多的手机,现在再买个笔记本电脑,作为开学礼物送给她。”陈女士笑呵呵地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智能手环、头戴耳麦、蓝牙音响等时尚数码配件在暑期大受年轻人追捧。据了解,电子产品周边配件丰富,成为暑期里数码产品市场的又一热点。记者在我市几家数码卖场看到,各种时尚的数码配件成了商户主推的产品。一家数码产品店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说,放暑假了,各种电子产品配件的销量远超手机、平板电脑等主流产品。比如,专门搭配某款手机的智能设备手环,其一天的销量就超过了10个,成了卖得比较火的时尚数码配件。还有一些颜色鲜艳的魔音头戴耳、魔号音响、随身迷你音响等时尚潮品也吸引了很多学生。
部分家长暑期“烧钱”手不软
在某游乐场内,记者看到不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在玩淘气堡、钓鱼、赛车等游戏。正在陪着孩子做陶泥的邹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今年10岁,特别喜欢做手工,放假后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来做一次,每次都要几十元钱。记者还看到,在一旁刚刚钓完鱼的孩子正央求他妈妈同意他再去淘气堡玩一会,妈妈和他商量了半天后还是拗不过,同意他去玩了。付完钱后,这位家长表示:“就这么一会儿,连吃带玩的,四五十了。”而她身旁的另一女子也随口说道:“我姑娘假期非要买个休闲背包,花了近300元,谁让这是我之前答应给她的学习奖励呢。孩子放假,确实挺费钱。”趁着孩子放假,来一次家庭旅游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暑期必选项目。小红今年15岁,每年暑期都要父母带她到省内各大游乐场所去玩。她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天带小红去附近的一个水上乐园游玩,从吃到玩再加车费,一天消费近千元。“放假不到两周,差不多花了三四千元了。不过,只要孩子高兴,花点钱也值了。”
培养合理消费观宜早不宜迟
花费越高,孩子的暑假越充实、越有意义?虽然不少家长晒出的暑期消费账单动辄上万元,但也有家长表示孩子没花多少钱也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业内人士认为,应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只是跟风消费不但达不到提高孩子素质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为此他建议,可以利用暑期,培养孩子的消费理财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宜早不宜迟,让他们在假期慢慢学会自立自理。对于大一点的学生来说,假期里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记账的习惯,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而小一点的学生,则同样可以通过家务劳动去获得相应的报酬。此外,在消费方面,应遵循“量入为出”的适度原则,根据家庭收入,合理安排孩子的花销。而过早过度地满足物质要求,不但会使孩子丧失对物质激励的兴趣,而且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合理消费观的形成。专家表示,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理财观。比如,让孩子学会记账,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教他们用零花钱和压岁钱购买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总之,要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
|